
以上为广告,与正文无关
种衣剂在对病虫害的防治以及提高成苗率,提升苗素质等方面已经得到了使用者的认可和市场的验证。比如通过种子包衣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线虫矮化病、花生蛴螬,预防粉籽烂种等领域应用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种衣剂在我国经过飞速发展实现了跨越式增长,但即便如此我国种衣剂在农药制剂中的占比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虽然近几年的种衣剂的热度不及早几年,但在农药整体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2%左右的增速实属不易,并且这种增速在未来还将持续。玉米、小麦、水稻、花生是种衣剂登记的四大主要作物,近几年,小众作物上的登记越来越多,如百合、甜菜等。中药材的登记包括种子处理(浸种等)则主要集中在先正达和明德立达两家企业。产品配方不合理主要有这几个方面:① 两种杀菌剂混配,其中一种对靶标无活性则该配方不合理;② 有效成分含量过低,与常规种子包衣差异过大,导致包衣不匀,容易浪费;③ 登记推荐用量过少,药种比例大,需提供相关控制措施说明以候证包衣或拌种均匀。环境风险评估主要是鸟类、蜜蜂、土壤微生物安全。施药者健康风险评估主要是暴露场景:包衣(拌种)场景,包括商业化的包衣和手工包衣(拌种);播种场景则包括机械化播种和手工播种。另外,种子安全性试验报告和首次登记需提供种子籽粒的储藏稳定期数据。种衣剂独有的评审不合格意见:(1)种衣剂登记化合物数量不能超过3个;(2)种子处理产品组成中不能缺少成膜剂;(3)需提供种子安全性报告;(4)原药中等毒以上不减免残留试验;(5)氟虫腈仅限原药企业登记;(6)首次登记需提供种子籽粒的储藏稳定期数据;(7)施药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暴露场景包括:商业种子处理或手工种子处理和处理后种子播种(手工和机械)暴露场景。特别注意:环境风险是被否决的重要评审依据。目前,登记种衣剂的化合物中,杀虫剂基本都对鸟类有风险,大部分的杀菌剂也对鸟类有风险。适合种子处理的杀虫化合物相对较少,目前主要以烟碱类产品为主,噻虫嗪是第一大登记化合物,吡虫啉位居第二,噻虫胺近几年热度持续。毒死蜱、氟虫腈、丁硫克百威限制使用,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克百威目前主要还是用于玉米包衣,随着2026年禁用后克百威将进一步释放市场份额。噻虫胺目前在大豆上没有登记,后续其他作物登记会持续增长。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硫双威未来会成为热点,市场潜力巨大。在种衣剂登记的杀菌化合物中,咯菌腈是首选第一大化合物。咯菌腈首选主要得益于咯菌腈的安全性和拌种后的超长持效期。精甲霜灵、甲霜灵是种衣剂抗低温必需,目前来看还没有较好的替代产品,未来登记预计还会持续增长。三唑类化合物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登记停滞不前。丙硫菌唑、氟唑环菌胺未来会成为热点。氯虫苯甲酰胺以胃毒作用为主,触杀作用次之,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对鳞翅目幼虫活性长效,也具有杀卵效果,具有较好渗透性,能通过叶片和茎表面渗透进入植物体内,再经过木质部运输,更好地保护新生组织,也能通过根部吸收。溴氰虫酰胺为第2代鱼尼丁受体抑制剂类杀虫剂。其作用于昆虫鱼尼丁受体,导致细胞内贮存的钙离子耗尽,引起肌肉麻痹和死亡。这种作用机理与氯虫苯甲酰胺和氟苯虫酰胺相似,与其它类型杀虫剂无交互抗药性。可有效杀灭鳞翅目幼虫,也可用于杀灭蓟马、蚜虫,以及一些双翅目和鞘翅目害虫。硫双威全称为硫双灭多威,是一种中等毒性的氨基酸酯类杀虫剂。它对鱼、鸟安全,不具有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同时对作物也安全。对害虫以胃毒作用为主,几乎没有触杀作用,无熏蒸和内吸作用,有较强的选择性。硫双威包衣不仅防治地下害虫,对线虫防效也比较突出。氟唑环菌胺具有潜在的生物刺激素类似效应(效应类似赤霉素和生长素活性),包衣后可显著促进植物根系生长,增加根表面积和根系数量。氟唑环菌胺还可以促进产量增加,增强作物的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在干旱胁迫下可以促进作物光合作用。氟唑环菌胺可以从种子渗透到周围的土壤,从而在种子、根系和茎基部形成一个保护圈。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的移动性都较好,可以均匀分布于作物整个根系。氟唑环菌胺杀菌谱广,对多种土传和种传真菌病害具有良好的防效,尤其对丝核菌和黑粉菌引起的病害防效出众,可用于水稻、马铃薯、玉米、麦类等作物种子处理。氟吡菌酰胺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并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活性,可以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在土壤中有明显的移动性,它能够缓慢而均匀地分布在土壤的中上层,这样就能在作物根际范围内有效且长时间地保护根系免受线虫侵染。氟吡菌酰胺在土壤中稳定存在,可以持续被作物根系吸收,达到杀线虫杀菌的作用,持效期长。氟吡菌酰胺毒性低,活性高,用药量少,是第一个对人和环境低毒的杀线虫药剂。丙硫菌唑具有很好的内吸作用,优异的保护、治疗和铲除活性,持效期长,对作物安全,杀菌谱广,丙硫菌唑不仅对镰刀菌防效显著而且阻止镰刀菌的抗性发展,作为种子处理剂,丙硫菌唑还有非常好的壮苗促根效果,增加作物抗逆能力,预防早衰,增加产量。玉米种衣剂使用主流配方:噻虫嗪+精甲·咯+戊唑醇。近几年玉米茎基腐病发生严重,地下害虫、蚜虫局部区域严重发生。随着克百威禁用,噻虫胺、硫双威用量增加,氯虫苯甲酰胺登记增多。可关注的化合物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氟唑环菌胺。随着小麦茎基腐病逐年严重及部分区域地下害虫的发生,加上土地流转种植大户的出现,对小麦种衣剂的防效诉求逐渐增加,小麦个别种业已经在出厂前包衣。可重点关注的化合物有: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未来杀虫则以噻虫胺为主流。白绢病、蛴螬、烂种是花生种植的三大主要问题,另外花生死苗早衰、花生青枯病在老花生区逐年严重。可关注的化合物有: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另外,在防治花生白绢病上,除了噻呋酰胺,对其他杀菌剂的探索还比较少。水稻恶苗、立枯和烂秧病是苗期主要三大病害,蓟马近几年危害严重,通过种子包衣(拌种)防治稻象甲在国内还没有登记产品,但在国外应用比较广泛。可关注的化合物有:氟唑环菌胺、丙硫菌唑。大豆主要集中在黑龙江和黄淮海区域,近几年播种面积有所增加,大豆根结线虫使用配方以噻虫嗪·咯菌腈·精甲霜灵为主流。随着克百威禁用,值得关注的化合物有:硫双威、氟吡菌酰胺。4.6 生长调节剂(生物刺激素)等在种衣剂领域的应用生长调节剂和生物刺激素作物种衣剂主要实现两大功能:提高抗非生物逆境胁迫和调节生长。抗非生物逆境胁迫主要有:① 抗低温粉籽、烂种;② 抗旱、抗寒、抗涝渍、盐渍;③ 抗除草剂药害等。调节生长主要有:① 促进生长;② 控制生长;③ 增加产量;④ 促根壮苗;⑤ 促进萌发等。种子包衣(拌种)符合预防为主的植保防治方针,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降低用量,对土传种传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效。尽管在目前的应用中还存在使用不便、拌种后经常出现药害、防效不及预期等,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在于使用不规范,以及部分厂商对使用技术未深入研究、盲目推广导致。近几年,很多拌种机械在升级改善。随着土地流转大种植户的出现对高品质的种衣剂需求增加,未来种衣剂的市场份额还将持续增长,市场也会逐步向技术性和长期经营的企业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