拌种防治大豆根腐病适用药
镇江市一读者5月26日来电话:大豆每年都发生根腐病,能不能用“顶苗新”拌种预防?用量多少?还能用什么药拌种?

读者提到的“顶苗新”应为新UPL公司的4.23%甲霜·种菌唑微乳剂,含甲霜灵1.88%、种菌唑2.35%,登记用于水稻防治恶苗病、立枯病,用于玉米防治茎基腐病、丝黑穗病,用于花生防治根腐病。其中种菌唑为广谱性杀菌剂,活性高,具有内吸传导和触杀保护活性。甲霜灵是具保护和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植物体内水分运转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可以作茎叶处理、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对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引起的病害有效。这两种成分混配后杀菌谱互补,适用范围广。
目前“顶苗新”还没有在大豆上登记,据新UPL公司江苏区域经理张建介绍,“顶苗新”已在黑龙江、河南等地被大面积用于大豆拌种,能有效减轻后期根腐病、茎基腐病的发生,并有一定的壮苗效果,对大豆安全。一般用“顶苗新”100毫升拌40~50公斤大豆种,注意拌匀拌透。

目前国内登记了多个用于大豆拌种或包衣防治根腐病的药剂,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的25克/升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和11%氟环·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浙江省杭州宇龙化工有限公司的62.5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开封市汴梁种衣剂有限公司的1%苯甲·嘧菌酯种子处理悬浮剂等。据相关报道,用苯甲·吡唑酯、氟唑菌苯胺、申嗪霉素、精甲·咯·嘧菌等种衣剂进行大豆拌种,对根腐病也有较好防效。拌种时注意加水不能过多,否则可能造成种皮膨胀、破裂。
除进行种子处理外,上述常发生根腐病的田块应避免连作,发病重的田块建议改为水旱轮作。不能进行轮作的,栽培时还应注意用多菌灵、敌磺钠等药对苗床和大田消毒。 (王艳)
资料链接:
据宿州市农科院赵振邦等人撰写的《不同种衣剂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研究》一文报道,分别用7.4%苯甲·吡唑酯悬浮种衣剂25毫升、22%氟唑菌苯胺悬浮种衣剂40毫升、18%噻呋酰胺·啶酰菌胺悬浮种衣剂40毫升、11%精甲·咯·嘧菌悬浮种衣剂40毫升、24%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50毫升、2%丙硫菌唑悬浮种衣剂37.5毫升、2%叶菌唑悬浮种衣剂37.5毫升以及生物农药1%申嗪霉素悬浮种衣剂20毫升、新美洲星拌10公斤大豆,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大豆根腐病的防效明显,其中叶菌唑、苯甲·吡唑酯、精甲·咯·嘧菌、噻呋酰胺·啶酰菌胺处理的防效较好,分别是71.6%、70.1%、69.6%、67.6%。但叶菌唑对大豆出苗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不建议在大豆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