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套种大豆立体栽培技术详解,适时播种及田间管理是关键

随着科技发展,玉米套种大豆的耕种形式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这项农艺栽培技术措施也在不断的进行示范和推广,此种耕种形式可以预防和降低玉米病害的发生,提高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本文简述玉米套种大豆立体栽培技术。

1种子选择

玉米种子最好选择植株紧凑,只有玉米株型紧凑,种在行间的大豆才可接受到更多的阳光,从而获得产量,对于精选的种子要在播种前有晴天时进行晾晒,每天晒3小时左右,要注意防止种子爆裂,大豆种子要选择株型产量高、耐阴性强、抗病、紧凑的改良8157、滇豆4号品种,玉米种子要选择株型高产、抗病、紧凑的路海禾30、保玉7号、单12号等。

2土地整理

尽量选择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好的地块,根据种植的需要,此地块前一茬应是种植过马铃薯、油菜、小麦等作物,还要做好秋季作物收割后的土地深耕工作,以保证土壤疏松出苗整齐,深耕的厚度约20~25厘米,这样可以冻死一部分害虫,使土壤保墙,到了第二年春季时,要给土壤施肥,并且应及时把土地耙实、耙透,使土地达到上松下实的效果。种植时要采用条田化种植,将目前的两个65公分小垄合并成一个130公分的条田,坡岗地条田要起的矮一些,垄沟要窄要浅,有利保护农田建立土壤水库提高抗旱保墙性,减少50%的冲刷沟、抗大旱、扩大根系生长吸收面积80%以上。还可采用宽窄化种植,在玉米宽行里种植2行大豆,玉米宽行在120~125厘米,玉米窄行在40~45厘米,大豆与玉米的距离不少于40厘米。

3适时播种

3.1播种时间。播种早晚与产量密切相关,播种过早,开花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播种过晚,收获期间雨量多,难于收获,且影响后作水稻栽插。玉米的播种日期为4月下旬,对于玉米播种,需要在地膜上打孔播种,确保播种深度和出苗整齐减小对保证地膜的破坏,使地膜表面更加干净,大豆的播种日期为5月上旬,对于大豆播种,需要采用条播的方法,确保植株间的距离,使玉米和大豆都能充分吸收养分,健壮成长,透雨后及时播种,力保一次出苗、全苗,全苗是获得高产的基础。

3.2播种密度。玉米根据气候条件可适当密植,亩植3300株左右为宜,中间两行苗留的稍稀一些,边行适当密一些宽窄行比为120:40地块的穴距为45~50厘米。大豆具体为亩植10000株左右,宽窄行比为12040的地块在宽行内种2行,穴距为20~25厘米,能提高前茬作物残余肥料的利用率,减少病虫害和杂草危害降低农机作业成本。

4田间管理

4.1查苗补苗。在放苗过程中,应及时检查幼苗情况,若发现有缺苗断垄时,对幼苗要及时补种或缓后移苗补栽,或在相邻处留双株,补种时必须提前3天先浸种催芽,补栽应在幼苗2~3叶期结合田间间、定苗进行,选用稠苗处生长健壮的幼苗移栽,并于补种后3~5天查看补种处的出苗情况,在缓苗期过后给予适量追肥以促快长。

4.2定苗。在幼苗3~4叶期根据田间苗势确定适宜的间、定苗时间,长势强壮、苗旺可适当早间、早定,苗势弱可适当晚间、晚定,当幼苗长到20天害虫已无法对其造成侵害时,就要去掉弱小的幼苗,留下强壮的可正常生长的幼苗来定苗,定苗时必须确保每穴选留一株壮苗、大苗,去掉小苗、弱苗,一般情况下玉米每穴定1~2株苗,大豆每穴定3株苗。

4.3除杂草。玉米和大豆在播种前和共同生长的时期都要用除草剂或人工来进行除草。玉米播后苗前可喷施40%乙阿合剂150-250毫升/亩,兑水50公斤进行封闭式喷雾,大豆播后每亩用50%乙草胺乳油100-150毫升,对水30公斤在田间均匀喷雾。

4.4合理施肥。基肥是保障玉米、大豆苗期及开花前对营养的需求,基肥的种类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合理配施,每667平方米施农家肥1000千克,玉米施肥一般要求早施苗肥,施足底肥,重施穗肥,补施粒肥,大豆可根据其生长情况进行合理科学施肥,初花期可施尿素3~5千克,也可用烯效哩可湿性粉剂每亩24-48克,对水45公斤喷洒到大豆的叶片上。

4.5病虫害防治。病虫害会影响玉米的产量和食用性,因此,在玉米从种植到成熟的各个时间段都应该进行病虫害防治,以确保玉米的正常生长。苗期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2.5%的“敌杀死”1500倍药液,防治黏虫、灰飞虱、地老虎等,防治大小斑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悬乳剂500-800倍液,或40%克瘟散乳剂500-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洒。

在防治的农药上除进行正常玉米各生长期发生的病虫害防治外,还要加强对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期的病虫害防治,在大豆的整个生长时期,要注意对病毒病、根腐病等进行监控和防治,发现病毒病和根腐病时,可将植株拨出并深埋,用乐果乳油可预防豆秆黑潜蝇,在玉米授粉结束后,用热雾机综合防治病虫害,防止叶片早衰,增加粒重,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