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价格全面下跌,还有更大的下跌风险,2023年10月11日玉米价格

农民的利润被压缩,内心懊恼与不解,但这是规律,也是经济周期的表现。玉米价格的下跌对贸易商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情,虽然利润不高,但风险却在降低。面对价格下跌,网络中很多人高喊着“这么低的价格贵贱不卖”的口号,但农民真的能改变市场走势吗?不要在那里坐井观天无知地叫喊,卖与不卖都不能影响行情走势。市场不相信眼泪,玉米价格下跌是大趋势,更是大环境,谁也改变不了。根本不是所谓农民集中卖粮给砸下来的。辽宁前期卖粮的农民是市场给予的红利,但后期越落价越卖,明显是情绪作怪。在过去的几年中,种地大户和自有土地的农民赚得盆满钵满,而贸易商却受伤不已。玉米贸易商之所以受伤,根本原因在于农民比较舒服。但是今年,玉米价格下跌,对贸易商来说可能是个好消息,虽然利润不高,但风险有所降低。

而对农民来说,利润被压缩,内心感到非常懊恼和不解。然而,这正是经济规律和周期的表现,市场行情不会一直上涨或下跌。如果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地租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虽然在好年景下可能会赚钱,但在坏年景下可能会全军覆没。今年玉米价格的下跌正是给所有人敲响了警钟——地租价格过高并不是好事,而是一个坏事。面对价格下跌,很多人在网络上高喊着“这么低的价格贵贱不卖”的口号。然而,农民真的能改变市场走势吗?真的能主导市场吗?坦白说,卖与不卖都不能影响行情走势。农民可能会在某个节点影响区域性的卖粮节奏,但不能影响整体的走势。市场不相信眼泪,真话有刺,谎言好听。在任何场景、任何时间都会有人卖粮,也会有人不卖粮。所谓的有序卖粮,难不成你能发号施令吗?

因此,玉米价格下跌是大趋势,更是大环境,谁也改变不了这个事实。农民集中卖粮并不是导致价格下跌的原因,辽宁省前期卖粮的农民是市场给予的红利,但后期越降价越卖,明显是情绪作怪。综上所述,玉米贸易商受伤的根本原因是价格过高。今年玉米价格的下跌对贸易商来说可能是一件好事,虽然利润不高,但风险却降低了。农民的利润被压缩,他们感到懊恼和不解,但这是经济规律和周期的表现。不管是卖粮还是不卖粮,都不能改变市场的走势。玉米价格下跌是大趋势,无法改变。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农民需要理性面对,及时调整策略,寻找其他出路。同时,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市场出现过度波动,保护农民的利益。最后,面对玉米价格的下跌,你认为农民应该如何应对?请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农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10月11日,昨天吉林中粮榆树的收购价格让人感到“心寒”,二等及以上的玉米收购价格为2520元/吨,三等玉米收购价格为2500元/吨,这样的价格是否能够满足大家的收粮需求呢?与此同时,东北港口鲅鱼圈一等粮的收购价格为2610元/吨,二等报价为2600元/吨,锦州港主流报价为2610元/吨,收购的主体也逐渐增多,这表明大家对现在的价格感到相对安全,没有太大的风险,但仍然非常谨慎。不过,这也说明落价的情绪和行情已经在价格中表现出来,那么玉米价格何时会有一个“拐点”呢?这需要时间的发酵。我个人认为再过10天的时间,或许会初露端倪,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另外,华北山东深加工企业的门前到车量级再次增加,不过,昨天还有涨价的情况,而今天却突然“歇火”了。

河北骊骅原料的价格再次下跌10元,收购价格为2660元/吨,暂时停止收购陈粮和新烘干粮。辽宁地区的玉米也出现了直接扑上去的情况,这是否意味着会有落价呢?看来上车量成为了涨跌的关键因素。不过从短期来看,华北玉米想要大涨几乎无可能,上涨有动力,但幅度有限。毕竟,玉米市场还存在更大的风险。今年东北地区的农民朋友们很有可能会面临“卖粮难”的现象。黑龙江地区的玉米价格已经跌至2400元/吨,但市场上并没有出现任何一点迹象的“抢粮”大战。只要贸易商不去争着收粮,深加工企业就能独大。所以,你手中的玉米预期卖到1.5元,但市场上却没有人愿意购买,你的预期有多高都没有任何意义。总之,当前玉米市场的走势仍然不稳定,存在着不小的风险。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需要在市场情况明朗之前保持谨慎观望的态度。

同时,也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关注农民的利益,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最后,我想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大家思考和评论:对于当前的玉米价格走势,你认为农民应该如何应对?欢迎留言讨论!什么最爱搜文章编辑重新梳理:宝清玉米价格大幅下跌,粮贩子赔懵圈,农民卖粮价格一车赔3000~5000元。涨落行情与贸易商无关,落价行情谁都不赚钱。个人建议还没收割的农民不要急着收割,等一周气温下降后再收割。市场不会永远涨,更不会永远跌。总结:价格波动是常态,落价行情谁都没好果子吃。个人建议农民耐心等待下降后再收割,市场也不会永远跌,相信价格会回升。读者,你有什么看法?

【重磅消息!玉米市场发出刺激信号,大豆种植面积或迎来大幅提升】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玉米和大豆的补贴情况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促黄豆、稳玉米。这六个字简单明了,但代表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变革。如何刺激大豆的种植面积,以平衡玉米价格的回落?补贴成为唯一的选择。明年,大豆的种植面积或将迎来大幅提升,而玉米价格势必随之回落。难道,东北的玉米价格真的要“拉稀”了吗?面对这一趋势,储备库已经开始介入收购玉米,试图托住市场。然而,他们收购的价格并不高,而且还对玉米进行过筛,导致短期内无法真正稳定市场。储备库的目的很明确——宏观调控。他们希望通过收购行动,调整明年的种植结构,并同时保护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而从今年储备库收购水稻的价格来看,他们很有可能减少水稻收购的数量,进一步推动水稻市场的市场化进程,以便腾出仓库空间大量收购玉米和大豆。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0月11日的全国玉米价格如下:- 内蒙古巴山淀粉:1.34元,下降1分。- 黑龙江宝清万里润达:17水分1.098元,25水分0.9793元,30水分0.905元,下降1.5分。- 黑龙江龙江阜丰:二等14水1.275元,三等14水1.27元,下降1分。- 黑龙江京粮龙江:14水分1.23元,30水分0.9938元。- 黑龙江青冈龙凤:14水分1.23元,30水分0.9938元。- 黑龙江肇东龙泰粮贸:30水分1.02元。- 黑龙江富锦象屿:30水分0.9元,下降5厘。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玉米价格正逐步回落。内蒙古巴山淀粉玉米价格的微降,黑龙江各地玉米价格的小幅下滑,都预示着玉米市场的变化正在加速。究竟未来的玉米价格会如何演变,我们暂且无法预测。但可以肯定的是,种植大豆将成为农民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大豆市场或将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对于这一局势,我们有必要思考:大豆种植面积的提升是否只能通过补贴来实现?是否存在其他方式来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时,储备库的收购策略是否能够真正稳定市场?或许,农业部门可以在政策引导和市场培育方面多下功夫,为大豆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更多可行的方案。请留言,你对大豆市场的未来有何看法?大豆种植面积是否应该通过补贴来提升?新鲜玉米价格如何?

吉林中粮榆树的二等以上玉米每吨售价2520元,三等玉米每吨售价2500元。不同水分含量的玉米价格也有所不同,14%水分的二等玉米售价为1.26元,30%水分的二等玉米售价为1.018元;14%水分的三等玉米售价为1.25元,30%水分的三等玉米售价为1.01元。而山东的晨鸣寿光玉米售价为1.37元,降价了5厘;山东临清德能金玉米售价为1.35元,降价了5厘;河北秦皇岛骊骅玉米售价为1.33元,降价了5厘;山东容海谷物玉米售价为1.43元,降价了1分。山东中谷淀粉玉米分为水分≤23%和水分大于23%两种,前者价格为1.37元,后者价格为1.345元,降价了5厘。山东寿光巨能金玉米根据水分含量的不同,16.8%以下的售价为1.375元,16.8%以上的售价为1.36元,降价了5厘。

山东天力药业的玉米售价也随着水分含量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水分≤16.8%的售价为1.373元,降价了5厘;16.8%<水分≤32%的售价为1.35元,降价了3厘。最后,陕西宝鸡阜丰生物玉米的售价分为水分16%以下的为1.405元,16%以上的为1.37元。总结一下,目前各地玉米价格差异较大,不同等级和水分含量的玉米价格也有所不同。请问你对当前玉米价格有何看法?你认为玉米价格是否合理?如何看待不同地区玉米价格的差异?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