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味道丨丨昭通包谷饭

云南多美景,也多美食,这是贴在云南这块宝地上最为人所知的两种标签。

云南的美景举不胜数,囊括着地形上的与众不同、植被上的多种多样以及众多少数民族特有的建筑等等

可爱的地方养育可爱的人儿,什么样的灵魂就需要什么样的养料。

这篇文章暂且按下美景不谈,咱就光谈吃,吃什么?怎么吃?天上飞的地上爬的甚至是路边的花朵都可以做成一道秀色可餐的美食来。

在上个世纪,举国上下搞人民公社那会儿,我的爷爷是云南玉溪地区一个偏远小镇上的普通社员。

按照队上的喇叭,跟着其余社员一起扛起锄头共同劳作,到了饭点,大家停下手中的活计,有说有笑的走向“伙食团”。

这里的伙食团指的就是公社的食堂,大锅大灶,全村百余户社员家庭都在一个锅边抬饭碗,这样的景象并不限于这个小村庄,而是全国人民都这样。

关于吃,爷爷总有自己的一套心得。

他常对我说:“现在生活好了,什么吃的都有,那就更要懂得节约了,我们吃大锅饭的时候,翻来覆去就那么几样可吃的,但依旧养活了你爸爸他们七个兄弟姐妹。”

吃的种类不多,的确翻来覆去也就包谷、土豆。

这里的大米可是稀罕物,因为云南多山,山高水远,能种水稻的田地就只有靠近河流巴掌大的地方,整碗的白米饭那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有的待遇,放在平时,更多的是舀一碗大米,再加上几碗磨碎的包谷一起蒸出来的包谷饭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大多都对包谷饭并不陌生。到了我出生那会儿,已经快到千禧年了,人们的生活有了质的飞跃,在吃这一块上,大米饭早已替代了包谷饭成为人们饭桌上的主食。人们对于包谷饭的记忆,好像永远停留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

昭通——位于云南滇东北的一个城市。昆明素有春城之城,昭通则被称为秋城。也是在那儿,我第一次吃到了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正宗包谷饭。因为条件因素,昭通市内现在种植最多的农作物是玉米与洋芋,这也是能在昭通吃到正宗包谷饭的原因之一。

包谷饭营养合理,香味浓郁,口感丰富,放在今天依旧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食。昭通人做包谷饭,把晒干的包谷用石磨磨成包谷面,将包谷面和水在甄子里蒸熟。

这步玩的就是技术了,水和少了,包谷面面饭就会很硬,难以下口;水和多了,面面饭就成稀饭,影响口感。

蒸面面饭一定要打回弹,即第二次上甄蒸熟才可以食用,将第一次上甄蒸熟的包谷饭倒在筲箕中,撒上一些凉水,再和上另锅煮熟的米饭,重新上甄蒸熟,喷香的包谷面面饭就做成了。

蒸包谷饭用的是木蒸子,不烧碳,依旧保持着曾经资源不多时候用柴火烧饭的方法

懂行的人能吃出碳烧和柴烧口感上的差别。

包谷面糙,下咽的时候会有些困难,但聪明的昭通人能想到办法,生活中可能会有很多困难,但如果说吃,那绝对不能算是困难的事。

北方人吃油条,得配上豆浆才踏实,豆浆和油条单独拎出来的时候是两种食物,但是豆浆油条在一起的时候,就产生了奇妙的反应,就变成了像是一种食物的存在。

吃包谷饭的时候,就需要一样东西,那就是——酸菜红豆汤。

在昭通,不论是星级宾馆还是街边小店,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百姓,在饭桌上几乎都有一道百吃不厌的菜肴,那就是酸菜红豆汤。

说到它就不能不提酸菜,这里的酸菜可不是人们通常印象里的泡菜,而是昭通人通过对青菜快速发酵以后制作而成的,对于这个,昭通人可是家家都有自己的秘方。

这道菜酸爽可口,在昭通随处可见。如果来昭通不吃酸菜红豆汤的话,请自己走到金沙江边反省半个小时...

盛一碗正宗的包谷饭,再搭配一碗酸汤红豆,酸汤拌包谷饭,减少了包谷本身的糙感的同时,也给这道美食注上了一种难以言表的滋味。

云南的美食还有很多,

用鲜花做的饼,用虫子做的宴,每一种食物背后都包含着其文化韵味。

在这个不断日新月异的社会里,人们疲于工作,反而疏忽了怎么去吃一顿好饭。

上了年纪的人,偶尔会自己弄一顿忆苦思甜的包谷饭,但总是欠缺了味道,也许欠缺的不是味道本身,而是曾经那个年代深处的记忆。

在云南,在昭通这座小城,在新旧交替的时代小巷里,依旧能看到忙碌做包谷饭的小店,能闻到特有的香味,那个香味无法用言语形容,但总能撩动起人们都过往经历的思念。

每个人的经历都像是一本独特的相册,而包谷饭,则像是能唤醒记忆的美食。

每个人的一生都浪费了太多时光,如果有一顿饭能让你停留几分钟,你愿不愿意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