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回顾 | 绿色草原牧场玉米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

为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满足新形势下农田建设新要求,夯实国家粮食安全保障基础,北大荒集团绿色草原牧场有限公司积极稳妥的推进农田建设工作,黑龙江东部节水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开展“2023年北大荒集团黑龙江绿色草原牧场有限公司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项目”,围绕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该项目区共5.75万亩,处于西部干旱地区,年平均降雨量不到400毫米,年蒸发量却在1600毫米以上,土壤基本为草甸土和沙土。东水集团为解决“十年九春旱”的地域现状,实施示范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旱地突围,探索出了一条风沙干旱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无膜浅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今年垦区西部干旱农场主推的一项节水灌溉技术,该技术在传统集合局部灌溉,以浅埋滴灌水肥一体精准灌溉施肥为切入点,结合玉米叶龄管理模式知识,根据作物不同生育期根系发育和养分吸收范围及需水需肥规律,采取根系局部微灌、精准施肥等节水节肥方法。改良传统“一炮轰”、“封垄追”的施肥模式,应用大量元素水溶肥、液体肥等新型肥料,合理搭配以含矿源黄腐酸钾、氨基酸微肥和生物菌剂等不同有益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肥料转化和作物吸收的营养成分,改良土壤,提高肥料利用率。

并在玉米由营养生长旺盛向生殖生长并进的各个关键时期,通过少施勤施、按需灌溉作物,像用勺喂养植物一样将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和水份通过田间滴灌系统向作物根系吸收范围内进行输送,以作物生长各时期需水需肥规律为标准,结合不同土质的田间有效持水量开展节水灌溉和精准施肥,避免了传统施肥模式肥料淋溶损失和过渡灌溉影响根系呼吸作用等问题,节水节肥,始终给作物提供**的土壤环境和养分供给,保证作物的稳产增产。采用该技术的地块玉米较历史同期早7-10天左右进入大喇叭口期,同时为中后期夺玉米高产、抢粮食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东水集团采用小流量的设计理念,小流量灌溉是长时间持续输出水分,保持土壤始终湿润,但减缓了水分下渗,因此养分随地面径流和深层渗流的淋失也就减少了,不仅能满足作物需求,还能提高水分养分利用率。适宜的灌溉量,灌溉越慢,对土壤中气体的排挤作用越小,容易形成水气平衡的状态,创造更利于作物根系的环境,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项目区内旱田灌溉定额86m³/亩,灌溉水利用系数0.87,毛灌溉定额100m³/亩。采用内镶贴片式滴管带,滴头流量为1.1L/H,滴头间距30cm的平地情况下,其单侧铺设长度100m,双侧铺设长度达到200m,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类似产品的对应铺设长度。

与此同时,项目中还建设了完备的首部系统,包括物联网水肥一体机、过滤器、施肥罐等首部设备,在水肥一体机内部采用的是全新科技高速CPU处理模块,实现数据即刻保真处理,完全实现快速精准的施肥控制,它集施肥控制、灌溉控制于一体,可实现每个灌溉点与施肥点的手动与自动控制,自动控制又包括定时控制和传感器联动控制,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水需肥规律和土壤水分养分状况,将肥料和灌溉水一起适时适量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节水30%,节肥23%,肥料利用率提高到50%以上,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5%,用户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设备随时监控,根据作物生长特性和需肥规律,提供**的灌溉施肥方案,实现了无人值守的智能水肥一体化。

通过该项目的建设,该区农业生产条件将明显改善,并将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项目区内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科技意识,农田将逐步达到稳产高产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抵御自然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农场基础设施配套更加完善,农业生产能力和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得以大幅度提高。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作物品质和等级,提高作物整体生产能力和效益,促进牧场种植业健康发展。项目建成后,新增主营业收入678.50万元,主营业收入来源为新增产量172.5万公斤,内部收益率20.3%,极大地调动职工农业生产积极性,进一步增强牧场职工致富信心,有利于牧场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促进牧场早日实现奔小康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