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米——早年东北的三大主粮之一


苞米曾经是东北的三大主粮之一,在早年计划经济时期平均每吃三顿饭就有一次是苞米制品,当然不是现在的烀苞米、烤苞米,而是苞米茬子、苞米面。

苞米碴子的做法很单一,就是做大碴子粥,口感比高粱米强多了,吃着还不烧心。苞米面可以做好几样食品,可以蒸窝窝头、菜团子、发糕、贴大饼子、苞米面粥和糊涂粥,还可以做臭面碴子(这个我没有吃过也不敢做,因为1962年省政府大食堂做臭面碴子集体中毒都出人命了)我最喜欢吃的是糊涂粥,是菜饭一体,在吃点小咸菜。


这就是当年省政府独身宿舍当年没有这个平房

那时候还有蹦爆米花的,在省政府独身宿舍的前面就有一个定点蹦爆米花的,姓甘,干阿姨,我们一个月能蹦一次,放的是糖精(糖精现在好像也没有卖的了),那年代爆米花就是小食品,虽然嘣一次才几分钱但也是一笔支出。

爆米花机还能嘣粉条、黄豆、大米等,这些我们家也都蹦过。

但多数人家炒苞米豆我们家一次也没有炒过。


省政府后院后盖的楼,里面就曾经种过菜

在60年左右妈妈在楼前的空地上围园种菜,也种过苞米,最早是在现在的省政府大楼的楼根处种过菜(早年的省政府没有围墙),那年代没有城管,也没有规划,谁家种就是谁的,当然更没有小偷。


右侧的门市房是90年代盖的

这张照片的右侧就是当年我家的菜地,这棵大榆树比我的年龄还大,我是吃着这棵树的榆树钱长大的。

到80年代末又知道了哈尔滨周边大地苞米的主要品种是大马牙,后期是饲料,人也不少吃 。还知道了火苞米,能嘣爆米花的就是火苞米,但火苞米的产量少,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产量是王,所以火苞米在哈尔滨的种植也是三起三落。


这是粘苞米

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一种苞米粒,据说是美国的种子,放在锅里用油炒就和嘣的爆米花一样,口感很好,那几年电影院就卖这样的爆米花。

现在我接触的农村苞米多数都是粘苞米,一般的到8月中旬就开始卖,质量好的10元5穗,差的就三元两穗,多数都是烀着吃,或者烀完了就放冰箱冻上,冬天吃。


这些日子市中心满大街都是卖烤苞米了,闻着味不错,但口感不佳,真正的烤苞米是当天摘的,带着苞米叶放灶坑里,在灶坑里烤苞米、土豆、黄豆、胡萝卜都特别的好吃。

改革开放后条件都好了,我们家除了烀、冻以外还擦成苞米碎,放冰箱里,冬天做苞米粥,特别的香。

以前是计划经济,有多少钱也得吃粗粮,现在是市场经济在很多事情上都颠倒了,尤其是吃的方面,以前的精粉吃的越来越少了,而全麦(一罗到底带麸子)的反而贵了。

以前讽刺人是满嘴大碴子味,现在隔几天不吃就想,苞米茬子也成了高大上的食品了。

近几年苞米的品种也省级了,17年的时候妻子偶然在南岗区公司街市场发现有卖花苞米的,赶紧让我去,我们俩一次就买了40多穗,我又和商贩把微信号要了过来(不天天来),来一次买一次,不到一个月买了近200多穗(不讲价、不能扒,1.5元一穗)。


这就是花苞米,摘自网络侵权必删

第二年就微信联系了,后来听很多的人说花苞米是转基因的,就不买了,再后来又问了好几个明白人说花苞米是杂交玉米,再后来就失联了。

今年也吃了不少苞米,又冻了60多穗,都是粘苞米,但不是买的,都是亲朋好友送的 。群力我们小区这没有自由市场,银泰城的也都不是当天的(苞米过夜就跑浆,鲜味就没有了)想买也买不到。

苞米看着不起眼,浑身是宝,玉米秸秆可烧火可做饲料,玉米瓤子可以烧火、做饲料、栽菌种,据说还可以提炼酒精等,苞米茬子挖出来晒干还可以烧火。



这是我今年晒的苞米胡子,去年的都扔了。


这是我今年晒的苞米叶子,去年晒的也扔了,是挑里面的嫩叶晒的。

玉米叶晒干,冬天可以替代屉布蒸面食用,即省事又有清鲜味。

苞米胡子晒干泡水喝,也是茶药两用。

前几年听说还有“盘苞米了”,叫“玉米菩提”,这个典故来龙去脉就不知道了,但中国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非常的丰富,不存在可能不可能,只存在做不做。

穷吃苞米,裹腹,富吃苞米,解馋,闲盘苞米,解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