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高效栽培模式
四川江油市武都镇为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模式科学高效,提高农户种植效益,助推乡村振兴,近年通过与农户共同探索,协同研究出“鲜食甜玉米—结球甘蓝”高效栽培模式。新模式茬口衔接好,用工量少,经济效益显著高于传统栽培模式。现将该栽培模式的茬口安排和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茬口安排
鲜食甜玉米品种选用商品性好、品质优良、抗病性好的甜玉米品种,如“广良甜27号”,2月下旬育苗,3月上旬定植,6月上旬采收;结球甘蓝品种选用适宜四川栽培的优质中早熟品种,如“绿宝70”“京丰1号”等,7月上中旬育苗,8月上中旬定植,10月中下旬采收。
二、鲜食甜玉米栽培技术
1. 播种育苗。为提前上市,甜玉米可于2月下旬在大棚内育苗,育苗可使用72孔穴盘和商品育苗基质。播种时,将育苗基质浇足水后装入穴盘,盘面刮平后整齐摆放于苗床上,苗床整地要求土细、干净无杂物、平整、湿润。每穴播1粒种子,播种后浅覆盖育苗基质。为保证出苗整齐,穴盘表面可覆盖薄膜。2月下旬若气温较低,苗床上方可用长竹片搭建小拱棚并覆盖薄膜。
2. 整地定植。每亩(667平方米)撒施商品有机肥150千克、复合肥40千克,深耕耙平后作畦,田块四周开排水沟。为便于田间操作,合理密植,定植时按大小苗分田块或分畦浅栽定植,便于施肥管理,达到全田植株生长平衡。
3. 田间管理。定植后,浇定根水,保证成活率。定植后3天,进行查苗补苗。活棵后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亩;8~10片叶时,追施三元复合肥10千克/亩;大喇叭口期,追施三元复合肥15千克/亩。结合追肥进行中耕松土除草。雄穗散粉期可人工辅助授粉1~2次。
4.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有纹枯病、大小斑病、玉米蚜虫、玉米螟等。在种植过程中,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提倡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利用杀虫微生物制剂(白僵菌、绿僵菌、杀螟杆菌、苏云金杆菌) 进行防治。化学防治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如米满、抑太保、敌百虫、可杀得、百菌清、甲基托布津等,并合理用药,确保产品安全。
5. 采收。鲜食甜玉米授粉后20~25 天,果穗花丝呈黑褐色时,通过查看籽粒成熟度适时采收,过嫩或过老采收均影响品质和经济效益。为保证甜玉米的商品性,应带苞叶采收,不能碰撞、挤压。
三、结球甘蓝栽培技术
1. 播种育苗。结球甘蓝于7月上中旬育苗,为避免高温暴雨影响,育苗宜在大棚内进行,大棚需配套遮阳设施。育苗使用50孔穴盘和商品育苗基质,每穴播1~2粒种子,播种后浅覆盖育苗基质。为保持育苗基质水分,保证出苗整齐,穴盘表面可覆盖遮阳网。结球甘蓝播种后2~3天出苗,当幼苗2~3片真叶时定苗,苗床不干不灌水,宜灌小水或喷水。苗龄25天左右,当长至5~6片真叶时可进行大田定植。
2. 整地定植。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亩撒施复合肥50千克,深耕耙平后作畦,田块四周开排水沟,畦面包沟140厘米,株距40厘米。定植时间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大、小苗分田块或分畦浅栽定植,定植后浇定根水。
3. 田间管理。定植后5天进行查苗补苗。定植成活7~10天,追施氮肥10千克/亩;进入莲座期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亩;进入结球期追施三元复合肥20千克/亩。整个生长过程追肥3次,结合追肥进行中耕除草。
4. 病虫害防治。常见病虫害有菌核病、霜霉病、小菜蛾、菜青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等。根据病虫害发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并合理用药,确保产品安全。
5. 采收。结球甘蓝定植后70天左右,叶球紧实时采收,一般于10月中下旬进行。
(文:薛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