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梅“往事犹忆”——《吃甜杆儿》
【战友美文•往事犹忆】女战友作家张雪梅,写作、研究美食,现在还学画画——多能哩[赞][玫瑰][笑]我(郭 磊)编发此文时脑中浮现的画面:她一边画着画,一边“犹忆着”吃甜杆儿的往事——挺美滴[笑][玫瑰][作揖]

孙明勇 供图

周惠民 供图

孙亚松 供图

张雪梅 学画习作

张雪梅 学画习作
《吃 甜 杆 儿》
文/张雪梅
有人说,回忆是遗忘的使然。其实,童年的回忆,是铭刻你骨子里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抹之不掉。
家乡,不远的山坡上,有一块母亲为给孩子"啃青"种的玉米地。
每年春暧花开时节,母亲扛着锄头,我跟在后面,挎着玉米种子,来到山坡上。母亲用锄头刨个坑,我往坑里点几个玉米种子,顺脚往坑里踢满土,再踏上一脚。种子播下后,下过几埸春雨,破土而出,露出两片嫩嫩的尖叶儿,长出半尺高时,为它间苗、锄草。到七月下旬,玉米长到一人高时,从稍上穿出蓼,然后结穗儿,冒红缨儿,等红缨由红变黑,蔫巴了,再过几天,就可以吃青玉米啦!


记得那时,童年的我,心情别提有多高兴了!盼着母亲一声令下,去掰玉米。我多半不是急着吃玉米,而是对那玉米甜杆儿,倒是垂涎三尺!
终于有一天,母亲背上背筐,拿着镰刀,我蹦蹦跳跳跟在后面,欢快地来到山坡上。看着母亲把一穗穗玉米掰进筐里,又一棵棵将玉米杆砍倒,专挑那些紫红色的玉米杆儿,削掉玉米杆儿的头部,把靠近根部有一尺多长的那段留下,扔到地头,我欣喜若狂地数着,1 根、2根、3根﹎﹎把玉米杆儿拣起,抱在怀里。
回来时,红红的夕阳吻着山尖儿,我走在野山菊盛开的羊肠小路上,为一抱甜杆儿如醉如痴,边走边咀嚼着,吸吮着蜜一样的甜汁。
此时,眺望山下村庄的上空,炊烟袅袅升起,远处传来老黄牛哞哞的叫声,千万只蜻蜓亮着透明薄纱似的翅膀,低翔于田野山间;蜂蝶漫舞,蚂蚱窜跳,蝈蝈吟唱,好一派田园风光!

汤华中 供图
这时,我放下甜杆儿,到草丛中抓住两只蝈蝈,又跑到路边的黄豆地里,摘把豆腕梗,编个蝈蝈笼,在面瓜秧上揪几朵黄花,放进蝈蝈笼里,看着蝈蝈吃着面瓜花,心里美滋滋儿的。
童年,快乐的童年,源于故乡的田野土地。

叶燕 供图

张光泉(速度) 供图

周朝荣 供图

张雪梅 近照
【作者简介】张雪梅,网名罗兰梅子 70年代初参军,做过话务员、放映员、检片员,退役后供职于吉林市政府人事编制部门至退休。 现为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小小说、散文多见全国省市各大报纸,90年代后陆续出版《苦乐年华》、《英伦风》、《雪花记得梅的香》等散文集。散文《我爱吃故乡的大米》曾获吉林“船厂今昔杯”一等奖;散文《月光下的卧龙潭》曾获吉林卧龙潭杯一等奖。2013年1月50万字长篇小说《曾是女兵》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
(注:部分来源于网络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