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老家冬天取暖用的神器:火炉子
作者 | 坚守纯真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今天说说我的老家冬天取暖用的神器,火炉子。在我的脑海里火炉子一直陪着我长大。

小学的时候,临近冬天的时候,各班级组织把炉子领了,把烟囱给安上,不能让跑烟,然后再去库房领碳和蓝碳,领碳的时候很开心不用上课了,能玩一会儿。反正不上课的日子总是幸福的。同时所有同学从家里拿25个去了玉米的棒子。每天值日的是两个男生,我记得自己是周二值日,同我一起值日的是王同学。我们一般约定早上五点就去学校,校门钥匙在校长儿子那里。我们去的早,一般都没开门,就爬大门进去。弄好引火的,把玉米棒子掰成两截,只是刚开始的时候很旺,然后放碳再放蓝碳。就这样也得鼓捣好几个小时。手和脸熏的黑黑的。时不时往里放点儿臭油,也就是沥青。有一次不小心滴到手上一滴,真是钻心的疼啊。感觉差不多着了,用火柱在中间捅了个洞。收拾一下卫生和王同学准备回家吃早饭。等吃完早饭回来往往是生的半死不活的。能很完美的生着的时候不多。到现在都觉得是一件很邪门的事情。而且经常性的起的很早,天又很黑,什么都看不到。凭感觉找地方。想想那会儿自己是真不害怕,村里的安全感还是很强的。有时班级里胆子大的同学白天就在炉子下面烤红薯和土豆,上课的时候常能闻到香味。最后被老师发现了给骂了一顿。就这样到了高一都在通过火炉子取暖。一直到了高二才有了暖气教室,但是宿舍里还是火炉子。女生宿舍的火炉子总是灭。班主任问她们你们的炉子怎么灭了。她们说不冷,。我觉得可能有三点原因。一是不会生,二是怕脏,三是真不怕冷。以上是这是学校的火炉子。
然后是家里的炉子。也是进入冬天后把炉子安上,烟囱安上,固定好不能掉了和跑烟,定期要清理烟囱里的煤灰,要不通风不好,火力不旺。一般会在炉子上坐上一壶水。还可以用来做饭,烤红薯,烤枣,烤花生,烤瓜子,烤馒头片。同学来家里了,围炉而坐,一人沏一杯茶,茶壶里水管够。大家烤着火喝着茶,聊着天,这个感觉是真不错。现在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在老家过年了。爸妈都跟着我们来到了城市。但是一到冬天,我还是觉得这个火炉子的取暖效果很好。这里面有一个升级我觉得很不错就是给下面的炉灰做了个接灰的抽屉当成火炉子的底座。这个着实方便了不少,而且把这个炉灰过了筛子留下的蓝碳晚上用来蒙火是最好的。到第二天早上火还能着着。这跟小学的时候生炉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时代进步了,火炉子逐步要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它是从小陪着我一起长大的,感情颇深,交情颇好,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温暖和好吃的美味。值此寒潮来临之际小忆一下,以示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