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青贮玉米的栽培技术要点,值得收藏

一、播前准备

(一)品种选择

1.选择通过审定的品种 选择覆盖所在区域的国家或省审定的品种,注意适应性、产量、品质、抗性(抗病、抗虫、抗逆)等综合性状的选择。

2.选择生育期合适的品种 根据实际种植情况,选择生育期合适的品种,尽量避免光热资源浪费和成熟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

3.选择优质种子 注意查看种子的四项指标(纯度、发芽率、净度、水分)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国家大田用种的种子标准是:纯度≥96%、发芽率≥85%、净度≥99%、水分≤13%,并注意优先选择发芽率高的种子,单粒点播时要求发芽率更高。

4.注意品种搭配 在较大种植区域内应考虑不同品种的搭配种植,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能力,实现高产稳产。

5.因地选种 水肥条件好的地区可选耐密高产品种;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和病虫害流行情况,尽量避开可能存在的品种缺陷;套种时可选比直播生育期略长的品种;干旱地区应适当选用早熟品种。优选在当地已种植并表现优良的品种。

按以上原则,到正规种子营业网点购买种子,索取并妥善保存发票。

(二)种子处理

选择成熟度好、粒大饱满、发芽率高、生活力强的种子。为了防治地下害虫,确保全苗壮苗,播前对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或药剂拌种。

二、播种技术

(一)合理密植

1.根据品种特性确定 株形紧凑和抗倒品种宜密,株形平展和抗倒性差的品种宜稀;生育期长的品种宜稀,生育期短的品种宜密;大穗型品种宜稀,小穗型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矮秆品种宜密。

2.根据土壤肥力确定 土壤肥力较低、施肥量较少,取品种适宜密度范围的下限值;土壤肥力高、施肥量多的高产田,取其适宜密度范围的上限值;中等肥力的宜取品种适宜密度的中密度。

3.根据水分条件确定 无灌溉条件、水分条件不好的宜稀;有灌溉条件、水分条件适宜的宜密。

4.机械作业适当增加播量 为避免机械损伤和病虫害伤苗造成的密度不足,需要在适宜密度基础上增加5%~10%的播种量。

(二)精细播种

当低温稳定在8~10℃后可以播种,播种深度以5~6厘米最为适宜。通常行距为60~70厘米,行距应与青贮收割机的收割宽幅配套。播种方法常用穴播(点播)、精量播种、免耕播种。穴播是将种子按规定的行距、株距、播深定点播入穴中,每穴播2~3粒,可保证苗株在田间分布均匀,提高出苗能力。一般通过缩**距增加种植密度。

出苗后通过间苗、定苗等田间作业落实种植密度。精量播种是将种子按精确的播深、间距定点、定量播入土中。单粒精量点播为“一穴一粒”,播种密度就是计划种植密度,对种子质量要求高,一般发芽率应高于92%。免耕播种是在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耕翻土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在地上播种。

三、苗前化学除草

在玉米播种后出苗前,土壤较湿润时,趁墒对玉米田进行“封闭”除草。应仔细阅读所购除草剂的使用说明,既要保证除草效果,又不影响玉米及下茬作物的生长,严禁随意增加或减少用药量。使用除草剂时,应不重喷、不漏喷,以土壤表面湿润为原则,利于药膜形成,达到封闭地面的作用。如果播种时田间地头有绿色杂草,可混合适量草甘膦或百草枯施用。雨后是否需要补喷,严格按照所购药剂的使用说明操作。

一般情况下,苗前除草剂对玉米生产的安全性较高,较少产生药害。但是,盲目增加药量、多年使用单一药剂、几种除草剂自行混配使用、施药时土壤湿度过大、出苗前遭遇低温等情况下也会出现药害。常见药害表现为:种子幼芽扭曲,不能出土;生长受抑制,心叶卷曲呈鞭状,或不能抽出,呈D形;叶片变形、皱缩;叶色深绿或浓绿;初生根增多,或须根短粗,没有次生根或次生根稀疏;根茎节肿大;植株矮化等。

一般土壤墒情好、整地精细的地块宜采取苗前封闭除草,干旱、整地差的可选择苗后除草。

四、播后苗前喷洒杀虫剂

在玉米出苗前喷洒杀虫剂,杀灭麦茬上的害虫,如棉铃虫、黏虫、灰飞虱和蚜虫等,防止其从上茬作物直接转移到玉米幼苗上危害。对于上年度发生过耕葵粉蚧、麦根蝽、二点委叶娥、瑞典蝇的地块应该采用以下方法处理:

(1)播种沟内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200克/亩,稀释10~20倍后,喷洒在20千克干细土上,拌匀后,均匀撒在播种沟内。

(2)每亩地用50%辛硫磷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1千克,播种后浇蒙头水时,在浇地入水口处,随浇水滴入乳油。

(3)用4.5%高效氯氰菊酯或48%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地面喷雾,每亩地用药液喷雾器喷60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