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干腐病症状与治疗

□植保专家吕跃星
玉米干腐病是玉米重要病害之一,玉米地上部均可发病,但茎秆和果穗受害重。茎秆、叶鞘染病多在近基部的4-5节或近果穗的茎秆产生褐色或紫褐色至黑色大型病斑,后变为灰白色。叶鞘和茎秆之间常存有白色菌丝,严重时茎秆折断,病部长出很多小黑点,即病原菌的分生抱子器。
叶片染病多在叶片背面形成长条斑,长5厘米,宽l-2厘米,一般不生小黑点。果穗染病多表现早熟、僵化变轻。剥**叶可见果穗下部或全穗籽粒皱缩,苞叶和果穗间、粒行间常生有紧密的灰白色菌丝体。病果穗变轻易折断。严重的籽粒基部或全粒均有少量白色菌丝体,散生很多小黑点。纵剖穗轴,穗轴内侧、护颖上也生小黑粒点,这些症状是识别该病的重要特征。
玉米干腐病的发生是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病残组织和种子上越冬。翌春遇雨水,分生孢子器吸水膨胀,释放出大量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玉米生长前期遇有高温干旱,气温28-30℃,雌穗吐丝后半个月内遇有多雨天气利其发病。
玉米干腐病的预防与治疗:列入检疫对象的地区及无病区要加强检疫,防止该病传入;病区要建立无病留种田,供应无病种子;重病区应实行大面积轮作,不连作;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以减少菌源;药剂防治:播前用200倍福尔马林浸种1小时或用50%多菌灵或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浸种24小时后,用清水冲洗晾干后播种。抽穗期发病初喷洒50%多菌灵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液或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重点喷果穗和下部茎叶,隔7-l0天1次,防治1次或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