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良种备耕好种田
一粒种子需要十载光景培育,一个品种可以造福一方热土。
3月15日,早春的寒意尚未褪去,大地还在春耕备耕的等待中,但在位于辽阳市辽阳县黄泥洼镇崭新的玉米育种温室大棚内,一陇陇整齐的玉米秧苗嫩绿发亮,长势良好。

大棚的主人——辽阳金刚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金刚如同呵护自己孩子一样精心观察着秧苗的状态。一粒玉米种子需要整整培育10年才能出结果,时光从60岁的张金刚的鬓角悄悄划过,带走了他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头。
金刚种业是辽阳市唯一一家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专业化民营种子公司,经营具有自主产权“金育”牌金刚系列玉米杂交种。公司董事长张金刚是首席育种专家,有40年的育种经验,现有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的2个,省级审定的31个,产品远销除西南地区外的全国各个地区,成为国内玉米育种行业中的龙头企业之一。2012年,金刚种业与央视网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全国“玉米种子”唯一一家合作伙伴。
“你看这里的玉米秧苗已经是8叶一芯了,有了这个国家资金扶持建设的现代化育苗大棚,育苗可以达到一年三季了,大大提高了育苗效率,种业大发展的春天来了!”张金刚一边细心抚摸着秧苗,一边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育苗的情况。

据介绍,占地1000平米的两栋育苗大棚全部由政府扶持资金建成,于今年2月初正式投入使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随着国家对种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种业科技创新成为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金刚种业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科技队伍,公司90%以上员工都是从相关专业院校毕业的技术人员。公司目前有8个品种获得国家品种保护权,有6个新品种已在申请品种保护中。
临近春耕,金刚种业的生产车间内,正开足马力生产加工玉米优质良种,满足全国各地农户耕种的需要。一条玉米种子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玉米种子从进料、加工,再到包装、搬运,随着生产线的运转一气呵成。
记者注意到,玉米种子大都“穿”着一层红色的“外衣”。张金刚介绍说,这是用红色液体种衣药剂包衣的玉米种子,占目前市场需要的95%以上。包衣的种子播种时可有效防止土壤中病虫害的侵袭,同时促进玉米苗成长。而随着种子发芽出土,药剂有效成分逐步释放,对玉米发芽生长无任何毒害作用。
科技的创新为金刚种业的育种插上了快速发展的翅膀。张金刚信心十足地表示,在国家的大好政策下,将为农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玉米种子,为广大农民的增收,为国家粮食的增产奉献自己的种业力量。(兰德志 许刚/摄)
(辽宁日报记者 : 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