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玉米已交货,玉米的大局已定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受俄乌战争影响,粮食的走势备受关注,其中以玉米和小麦的关注度最高。我们主要来说一说玉米。

近些年,全球对玉米的需求量激增,因为玉米大部分并不用作口粮,而是主要在饲料、工业以及生物燃料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饲料和生物燃料,因此全球对玉米的需求飙升。这也是为什么在2020年玉米成为粮食价格上涨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因为需求太多了。

玉米从2020年的上涨一直持续到2022年,仍然高位运行。其中影响因素众多,比如能源、化肥以及供需关系等,当然还有当前的俄乌战争。

俄乌战争对玉米的影响,我们要分为国际和国内两方面来分别看待。

首先,俄乌战争无疑会推升国际玉米价格。

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均为粮食出口大国,玉米和小麦的出口分别占到全球出口量的29%和19%,并且也是众多国家的主要进口国。当前的战争包括后期战争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制裁措施等,大概率会影响两国的粮食出口。而出口受阻则意味着供给减少,这就为国际玉米的上涨奠定了基础。

其次,能源短缺的问题一直在发酵。

去年的能源短缺问题一直持续到了今年,并不断向下传导,使得全球化肥价格走高。而俄罗斯是能源和化肥出口大国,战争及制裁势必会引发能源和化肥的供应。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钾肥,供应国本来就相对较少,战争及制裁使得供给更加紧张,因此加剧了化肥价格的上涨。而化肥价格上涨意味着种植成本增加,进一步推升了粮价。

第三,当前全球海运价格仍然处于高位,再加上严重拥堵以及“一箱难求”等问题短期内难以缓解,因此国际玉米价格上涨是大概率事件。

接下来,我们要重点说一说国内玉米的情况。当前对于国内玉米大家关心的主要有两件事:

一是去年我国玉米进口激增,其中乌克兰玉米占比约3成,那么受俄乌事件影响,是否会影响到我国玉米的进口供应?

二是国内玉米价格是否会大涨?

先说第一个问题。

虽然去年我国玉米总体进口都出现了较大增长,但去年是一个例外,并不能视为常态。2020-2021年,受国内生猪产能激增的影响,玉米缺口凸显,因此对玉米的需求出现了较大的增长。后来在我国积极种植玉米以后,去年玉米的产量大幅增加。

另一方面,大家担心的玉米进口问题。首先,我国从乌克兰进口的玉米交割期主要是从去年秋天到今年的一季度,当前一季度已经接近尾声,这意味着乌克兰玉米大部分已经到货,因此总体影响并不大。

第三,我国一直倡导进口来源的多元化,因此即便乌克兰玉米进口量下降,也有其他玉米出口国供应,这个空缺很容易补足。

四是当前国内生猪的产能正在进行去化,当前产能已经稳定,对饲料需求也基本稳定,激增的概率很小。并且我国三大主粮自给率一直在98%以上,对进口的依赖较小,因此俄乌冲突对我国内的玉米影响相对较小。

那么第二个问题,国内玉米价格是否会大涨呢?

当前国内玉米和小麦价格纷纷上涨,玉米也一改往日“山东跌、东北涨”的格局,呈现出山东东北齐上涨的格局。

首先,这种上涨可以追溯到2020年。2020年,随着国际玉米价格飙升,国内生猪产能全面恢复,玉米的缺口迅速显现,因此国内玉米价格大涨。这种趋势一直延续到当前。

其次,当前玉米价格虽然还没超过之前的高点,但是与往年对比,价格有了很大的提高。一方面是由于化肥农药等种植成本增加,推升了玉米的价格;而另一方面,虽然去年玉米产量增加了,但是由于秋收时遭遇了极端天气,出现了区域性的质量分化,因此玉米存在区域质量供给不平衡问题,从而导致玉米价格波动。

三是当前受整个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市场看涨情绪转浓,带动玉米价格上涨。

但是总体来看,玉米大涨的几率并不高,因为从整个供需层面来看,并没有太大的缺口。所以综合来看,玉米底部的价格已有提升,但是其顶部的空间也基本可见。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