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甩鞭子”,你知道是什么吗?对产量有影响,要及时防治!

说到玉米“甩鞭子”,可能还有很多人不清楚是什么情况,其实玉米“甩鞭子”就是指玉米心叶打卷包在一起呈鞭子状,严重时朝一边下垂,常发生在6~7月份,玉米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如下:

1、 昼夜温差大:白天高温干旱缺水,夜晚温度低于10℃,正当玉米抽穗期,玉米出现抗逆性应急反应,心叶卷曲把雄蕊包在里面,呈鞭子状,以免受到低温冷害。

2、虫害:导致玉米心叶打卷虫害有三种:第一种是瑞典杆蝇危害,近年来危害逐年加重,虫体很小,幼虫孵化后即从心叶缝间钻入心叶内危害,使心叶的叶尖受害,并被其分泌的粘液粘着,不能展开,但下部叶片继续生长,从而使心叶包在一起形成“歪头”朝一边垂下“甩鞭子”,玉米苗受害较早且伤到心叶生长点,形成“枯心苗”;

3、 病害:主要是顶腐病的危害,顶腐病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心叶最外层叶片基部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在心叶基部腐烂干枯,腐烂部有或无臭味。

防治办法

1 选用抗旱耐低温、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

2 玉米播种时施用抗旱剂,对于干旱地块适时浇水施肥,对于产生药害的田地喷施芸苔素内酯加入叶面肥,促进玉米展叶生长。

3 结合间苗、定苗,将展不开的“鞭状”、 “筒状”的玉米苗心叶人工破开或间除。

4 遇到低温天气,用稻草或玉米秸秆在田间间隔距离生火产生烟雾来抵抗低温冷害。

5 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稻纵卷叶螟,在 6 中下旬至 7 月份初释放两次赤眼蜂,两次间隔 7 天,每次每亩地释放 1 万头蜂卵。

化学防治

①用内吸杀虫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和拌种,预防玉米苗期的虫害效果显著。

②在玉米出苗后一周内,及时用 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均匀喷雾一次,防治稻纵卷叶螟、蓟马、瑞典秆蝇等害虫十分有效。

③对于出现虫害的地块,用 20%的长效广谱杀虫剂康宽悬浮剂1000倍液喷施;

④顶腐病的防治,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600倍液均匀喷雾。

【肥料圈】小圈子大农业 我们为世界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