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前准备,来年青贮玉米的品种该如何选择?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进入冬季后,很多农民都开启了农闲模式。但是种植大户和职业农民们,却开始了春耕的布局,忙碌着来年的种植计划,特别是在选种方面。很多人还在为如何选择青贮玉米的品种而困惑。哪个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区?高产与高能如何选择?大田玉米和专用品种哪个更好?这些话题一直是种植户困惑的,也一直是养殖场和种子公司争论的。

1 什么样的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区?
什么样的品种适合我们这个地区,是种植户向我咨询的最多的问题,这问题的确不好回答,因为世界上没有哪个玉米品种是完美无缺的。一个品种今年在该地区表现好,但不代表未来表现还会非常好,每个品种都有它本身的缺陷,也许是耐旱差或不耐高温,还有可能是易感某种疾病。而我们的外界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当环境在变化过程中一个表现好的品种也许会成为一个表现差的品种,一个表现差的反之会表现突然好起来。
选择品种把握好几点很关键:
1.1 生育期
品种的生育期决定了青贮玉米未来可达到的干物质程度,根据当地的有效积温选择青贮玉米品种,青贮玉米完熟需要的积温与当地积温相符即可,或不超过50℃。同一地区的积温每年上下会有浮动,品种完熟积温需求太高,导致的结果就是青贮干物质低,淀粉低。
1.2 抗病性
每个品种都对一些病害具有抗性,但也易感某些病害。
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个玉米品种对所有疾病具有抗性(不聊转基因品种)。每个地区根据当地种植历史和气候环境都有潜在的病菌,选择品种前先了解当地易发的玉米病害,选择的品种对病害要有抗性,绝不能是易感。
1.3 抗倒伏
倒伏的玉米肯定不会有较高质量的青贮,但当地没有过多倒伏现象就不要选择高抗倒伏的品种。理论上讲,玉米的抗倒伏性越好茎秆中的纤维、木质素含量就越高,这些物质作为饲料是越低越好。
1.4 持绿性
青贮玉米的持绿性是获得优质青贮的关键之一。
产量高:持绿性好的品种,虽然干物质增长速度慢,同时也使得在干物质从30%~35%的时间延长,同时叶片绿色,光合作用正常,干物质增长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光合作用的碳积累。持绿性差的品种,干物质的上升主要靠整株脱水带来的,叶片枯黄,光合作用开始衰退,对于淀粉的沉积也较缓慢。
收割期长:持绿性好的品种整株脱水慢,干物质受碳积累影响大,干物质日增长在0.5%左右,干物质从30%-35%需要10天左右,遇到降水干物质日增长放缓,更有利在有效时间内把控好干物质含量。
能量高:持绿性好的玉米品种由于叶片鲜绿未枯黄,具有蛋白含量高、酸性洗涤纤维低、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高的优势,从而青贮玉米的整体能量会更高。
适口性好:持绿性差的品种,叶片枯黄后,受高湿天气影响,枯黄叶片上会产生大量霉菌、枯草芽孢杆菌以及其它不利于青贮发酵的好氧菌。综上所诉,所以我们的青贮开窖后经常不尽人意,氨气味、醋酸味、指甲油味甚至霉味。而持绿性好的品种在这些方面就有非常好的优势。
青贮饲喂量大:持绿性好的青贮玉米,整体品质较高,纤维品质好,发酵质量高,适口性好等综合原因,在给奶牛或肉牛制作日粮配方时,可以有更高的添加量。而青贮玉米是日粮中性价比最高的饲料,高的添加量就以为更低的养殖成本。
1.5 耐密性
大量数据研究表明,相对耐密的品种在收获青贮上在干物质产量上具有一定优势,但高耐密的品种普遍株高较矮,高产优势不明显。
2 高产与高能如何选择
牛将玉米青贮最终转变成奶或肉。理论上讲,单位面积内产出的玉米青贮经过损耗(发酵损失、使用损失等),剩下部分经牛胃产出的奶或肉最多的就是最划算的青贮。这就涉及几个概念:每亩干物质产量、干物质回收率和单位干物质内的能量(维持净能、增重净能、泌乳净能),综合以上三点去选择。
每亩干物质产量=每亩鲜重产量×每亩干物质含量
干物质回收率=实际饲喂干物质重量/入窖干物质重量
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有a和b两个品种,a品种为高能量低产量的品种;b品种为低能量高产量的品种。两个品种同时种植在一个地方,a品种干物质30%时,淀粉30%,亩产3吨;b品种干物质25%时,淀粉18%,亩产5吨。
先看两个品种的干物质回收率:

以上图为参考(实际上干物质回收率远低于上图),干物质在30%时,干物质回收率约90%;干物质在25%时,干物质回收率约为85%。
a品种的可回收干物质为3000×30%×90%=810公斤;
b品种的可回收干物质为5000×25%×85%=1062.5公斤。
再看两个品种的泌乳净能情况:
a品种的干物质泌乳净能约1.6兆卡/公斤(根据milk2006cornsilagev313计算);
b品种的干物质泌乳净能约1.3兆卡/公斤。(根据milk2006cornsilagev313计算)
最后再计算一下两个品种每亩产出的泌乳净能:
a品种泌乳净能=810×1.6=1296兆卡
b品种泌乳净能=1062.5×1.3=1381.25兆卡
也就是说b品种虽然亩产比a品种多产了两吨,增产66.7%,但实际亩产的泌乳净能仅增产了6.5%,但要多承担2吨的收割费、运输费、青贮物耗费和人工费,而这些费用每吨成本在100元左右,两吨成本约占a品种总成本的20%。意味着看似增加了2吨的产量,确是用增加20%的成本带来了6.5%的增效。在这里看,显然选择b品种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高能与高产在选择上没有明确的界限,关键取决于单位面积内青贮玉米转变成奶或肉的量。还要兼顾我们牧场的单产水平,对玉米青贮的质量需求,也要观察苜蓿草、燕麦草等牧草和秸秆类粗饲料的品质来衡量决定。
3 大田玉米和专用品种如何选择
受前几年草玉米的影响,很多牧场的人一听到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就直观的理解为草玉米。这也怪不得牧场,毕竟养殖业与育种业属两个行业。
其实,近几年审定的部分青贮专用(通用)玉米品种在饲料方面比大田玉米更具有一定优势。大田玉米与青贮玉米品种在育种追求的方向上就存在很大区别。大田玉米追求的籽粒的高产和脱水快,而青贮玉米追求的全株产量、淀粉含量、纤维含量与纤维消化率等。

选择青贮玉米,不论是大田玉米还是专用或通用型品种,不完全是干物质与淀粉的高低,综合性状最关键。抛开干物质谈生物产量是没有意义的,抛开能量谈干物质产量也是没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