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走好乡村振兴路
![]() |
时维九月,秋分时节,喜看稻菽千重浪,增城的田野上满眼金黄。南方日报记者 吴伟洪 摄 |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9月23日,又是一年秋分时节,也意味着我国迎来第二个“中国农民丰收节”。自2018年起,我国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这一天定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当天,广州市(从化)2019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从化区鳌头镇西塘童话小镇举行。本次活动以“迎国庆 庆丰收”为主题,农民成为节日的主角。现场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粤菜师傅技能展示、科技兴农代表分享、各区乡村文艺节目演出等节目,由村民参与、也赢得了农民的喜爱。
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广州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历史性成就。2018年,广州农业总产值41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49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20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1954年名义增长176倍,年均增长8.4%,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2.9个百分点。
当下,广州正努力在全省乡村振兴中当好示范和表率,走出一条具有广州特色的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
南方日报记者 傅鹏 通讯员 穗农宣
◀◀农业强▶▶
从“看天看地”到“看大屏看数据”
“创新带动农村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创新企业为乡村贡献力量。”作为科技兴农新型职业农民代表,艾米农场负责人叶衍彬感慨,如今越来越多的90后新农民归乡,正在基层发挥着青春力量。
叶衍彬也是土生土长的从化三将军村人,一直想归乡发展的他于2016年加入到艾米农场,回乡发展。此次品牌农产品展览上,他也带来了公司的拳头产品胚芽米。他表示,该产品是科技兴农的成果,现在的农业生产模式已从“看天看地”转化为“看大屏看数据”,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和叶衍彬一样,利用科技兴农、走上先进致富的案例越来越频繁地发生在广州的田野乡间。
广州按照“在全省乡村振兴工作中当好示范和表率”的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乡村振兴。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全市农业总产值186.61亿元,同比增长2.4%;农业增加值113.7亿元,同比增长3%。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
为促进产业建设,广州市级财政每年安排3.64亿元扶持北部地区596个行政村,安排3亿元扶持北部山区建设特色小镇,大力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一村一品”建设。
在从化区的大力推动下,叶衍彬所在的艾米农场也正式升级为艾米稻香小镇。今年7月,该小镇正式启动建设,未来将打造成为粤港澳人工智能农业科技小镇。
不久前,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首次公布广东省2018年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工作情况中,广州在综合评价为“好”等次的同时,其考核成绩更在珠三角片区地市排第一名。
◀◀农村美▶▶
宜居宜业宜游提升“绿色颜值”
从穿越村庄的柏油马路下车,穿过五彩斑斓的鲜花和形象各异的稻草人,就能看到舞台上载歌载舞欢庆丰收节的农民,远处白墙灰瓦的院落村舍整齐排列,西塘童话小镇村如其名。
很难想象,此前西塘村还是令人头痛的“问题村”。在特色小镇战略的推动下,西塘实现了成为“示范村”的转变,其运营后年均旅游人数达22万人次,年均旅游收入约700万元,带动500村民在自家门口就业。
西塘村的转变只是冰山一角,当下,宜居宜业宜游优质乡村生活圈正成为广州乡村的写照。
近来,广州正组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创建和村庄清洁行动。截至6月底,广州82.78%的行政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44.49%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13条行政村达到特色精品村标准。在推广应用装配式公厕方面,广州建成乡村公厕2378座。此外,广州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2.2%,提前实现并超过2020年目标。
早在去年统筹制定的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2+N”文件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就成为“重头戏”。广州专门出台的《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突破口”的思路,细化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的工作要求和任务目标。
不久前,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示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中,南沙水乡生态游、从化慢享康养休闲游、增城绿道乡韵游等8条“明星路线”位列其中,广州美丽乡村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农村画卷正在广州徐徐铺开。
◀◀农民富▶▶
农民成为值得自豪的职业
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自然是节日的主角。鳌头醒狮等特色乡村文艺节目演出、粤菜师傅技能展示、科技兴农代表分享……丰收节现场,台上,节目悉数上演,赢得一阵阵掌声。台下,用勤勉的劳作浇灌出一年硕果的农民也迎来丰收的喜悦。
“与我们合作的农户,年收入已经从3万元不到提升至10万多元。”叶衍彬表示,艾米农场目前在广州与大约100户农户合作,对农民收入提升的带动效应显著。
科技兴农带动一部分农民增收的同时,新模式的“下乡”也让不少农民尝到甜头。“以前荔枝成熟季节,要从早忙到晚,还要担心荔枝能否及时卖出去。现在只要把荔枝管理好,等客人来采摘就行了,而且收入也更高。”尽管今年荔枝迎来“小年”,但南平村村民张叔借助“荔枝定制”模式却实现了增收。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广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410.7元,同比增长10.3%,高于城市居民增速1.8个百分点。
兴农富农的背后是社会各界的“活水”流入农村。8月,广州市乡村振兴合作项目招商推介会上,已达成投资意向的12个项目进行现场签约。此前,广州公布了首批173个乡村振兴合作项目,总投资额达250亿元,为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千企帮千村”工程更具合作共赢性和可持续性。引资引智下,社会各界正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