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巴西后,阿根廷玉米也来了!为什么全球都在积极对华出口玉米

“关注”我,更多精彩抢先看

玉米,作为一种主要的饲料作物,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全球玉米市场可谓是风起云涌、高潮迭起。就拿我国来说,自2020年开始,进口玉米数量骤增,从几百万吨直线飙升至千万吨级别,而且连续多年超过了进口配额。尤其是去年,我们国家的玉米进口量高达2714万吨,仅次于2021年创下的2835万吨历史纪录。

这背后的原因,莫过于供给和需求的双重拉力。一方面,我国生猪养殖业快速恢复,对玉米等饲料的需求量陡增;另一方面,全球粮食供应链中断,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玉米供应吃紧。在这种形势下,大家都在疯狂抢购玉米。可以说,你渴望进口,我渴望出口,就在这供需双方的交汇点,玉米国际贸易量自然蹿升。

你可曾想过,为什么全球各大玉米出口国都如此积极向我国出口玉米?这个问题令人费解又耐人寻味,让我们一一道来。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国玉米需求为何突然井喷?这要从国内生猪养殖业说起。作为我国传统的大农业国,养猪业一直是大户,也是主要的肉类蛋白质来源。然而,受历史原因影响,国内养猪场一度出现大面积断层,产能狂跌。待到近些年,随着生猪存栏数量迅猛回升,对玉米等饲料原料的需求量自然就暴涨了。

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前些年为了去库存大力压制玉米价格,加之连年丰收,玉米库存一度降至冰点。这导致当新的需求量激增时,供给立马就跟不上了。于是,我们不得不大举进口来满足市场缺口。

除了满足养殖业的刚性需求,进口玉米还有另一层目的,那就是为我国粮食储备做足准备。玉米作为主粮之一,储备充足就是对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种保障。所以你看,近几年我国一边疯狂进口,一边鼓励国内生产,生怕掉以轻心。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供需双旺的背景下,为何各大玉米出口国都跃跃欲试?这其中自有说道。

首先,从美国传统大哥说起。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出口国,对于广阔的中国市场,美国人向来是肆无忌惮、垂涎三尺。自打中美贸易战开打后,虽然美玉米一度遭重创,但近来随着局势缓和,美方又在暗中施加压力,渴望对华出口。

此外,乌克兰和南美经济体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均是全球主要的玉米出口大国。乌克兰虽在去年遭受俄罗斯入侵的重创,出口量一度锐减,但未来只要局势好转,也必将卷土重来;而巴西和阿根廷,更是利用中国对美依赖度下降的有利时机,蓄势待发、摩拳瞪目,期待分一杯羹。

来说,由于玉米在国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各国出口创收也至关重要,所以世界各地对着中国这块诱人的大蛋糕,难免唾液横飞、虎视眈眈。

然而,全球如此热衷于向中国出口玉米,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更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探究。

有分析指出,这很可能与地缘政治大格局暗流涌动有关。举例来说,美国这位曾经的"老大哥",近年来在全球事务中节节失守,其霸权主义行径遭到越来越多国家的不满和**。为了重振影响力,除了在地缘政治上兜售"印太战略"等老把戏,在经贸领域对华施加压力,是美方竭力维系的一种做法。

再者,乌克兰事件的冲击波持续蔓延,致使欧亚大陆版图重塑。在这种格局下,欧洲与俄罗斯的对立加剧,乌克兰前景未卜,使其作为传统玉米出口大国的地位岌岌可危。为了填补这个真空,巴西和阿根廷这两个南美洲国家自然而然成为中国进口的新宠。

同时,别忘了阿根廷最近政局剧变,新政府上台亟需扭转颓势。大力出口玉米等大宗商品,正好可以助其重振经济。因此,不得不对华施加"溜须拍马",以期获得更大的中国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背后复杂的地缘政治斗争与经济利益考量,都推动着各国对华玉米出口的热潮。对于中国而言,进口玉米的渠道多元化固然有利于粮食安全,但同时也要警惕西方国家的旁门左道,避免受到外部力量的绞杀和渗透。

话说回来,无论国内还是进口,玉米在我国粮食体系中的分量是不可小觑的。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肉类等食物的需求会日益增长。届时,玉米等饲料的重要性必将更加凸显。

因此,我们不仅要高度重视国内玉米的生产自给,同时也要在粮食进口方面把握好主动权,严防被"卡脖子"。只有持之以恒,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才能为国家发展的腰板笃定地站稳。

结语

近年来全球玉米大行其道的内在因素,既有需求端养殖业产能回升、国内库存告急等现实原因,也涉及地缘政治格局变迁、经济利益角力等深层动因。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玉米作为重要的饲料原料,其需求量必将持续攀升。为此,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方面稳步提高国内玉米的产能和产量,另一方面也要审时度势,把握好国际玉米贸易的主动权。

只有真正做到国产玉米和进口玉米两手抓、两手硬,并从地缘政治的高度审慎把握,我们才能最终真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