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年以前的玉米,还只是一棵平凡的野生杂草,它经历了什么?

导语

当我们每天吃着米饭、面包、玉米面的时候,或许不曾想过这些食物的起源,然而这些现在成为我们日常主食的食物,在几千年甚至上万年前,还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菜野草,和其他野草一样随风而来,生长在大地上。
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玉米的起源于一种叫做“墨西哥假蜀黍”的野草,玉米也仅仅是从这种野草中经过漫长的驯化和选择,最终逐渐演变出来的。

玉米作为全世界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在经历了10000年的演变中,从一颗野生杂草逐渐演化成为人类至关重要的粮食作物,那么,玉米就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从一颗野草逐渐变成如今的样子的呢?

一、玉米的起源。

在玉米作为人类食物出现之前,它仅仅是一种野生的杂草,和其他野草一样,可以在墨西哥、中美洲、秘鲁、玻利维亚等地生长,然而它的种子却有着和其他野草不同的地方,墨西哥的一位考古学家在进行田野调查的时候发现了一座古代的玉米村落,而在这个村落的遗址中,发现了一颗颗奇怪的种子,这些种子都是一种野生玉米的种子。

墨西哥的一位农学家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随即前往调查,他拿到这些种子之后,进行了研究,并将这些野生玉米种子种植起来,最终种植出了一片玉米地,这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墨西哥假蜀黍”。
关于玉米的起源研究,一直都有争议,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才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技术,通过对墨西哥假蜀黍和玉米的基因进行对比,最终确认了墨西哥假蜀黍是玉米的祖先。

墨西哥假蜀黍和玉米非常相似,它们的区别在于,墨西哥假蜀黍的种子中含有一部分淀粉,而玉米的种子中却是全是淀粉,而且它们的种子也比较大,这也是为什么墨西哥假蜀黍作为野生玉米的原因。
经过科学家们的研究,玉米的起源及其原始的样子,终于被揭开了面纱,而玉米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呢?

二、玉米的驯化过程。

玉米作为人类的食物,从一开始就不是人们所熟知的样子,而是经过漫长的驯化和选择,才最终被人类所驯化,那么玉米的驯化过程是什么样的呢?

早在10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玉米就已经成为人类的食物了,也就是说,玉米的驯化时间至少要比这个时间还要早上几千年,玉米的祖先——墨西哥假蜀黍在10000年前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印第安人的食物了。
而作为人类食物,玉米却是不如其他的农作物那样容易栽培的,墨西哥假蜀黍在一开始生长的时候,它的茎杆上会密密麻麻长着许多细长的茎秆,而且它的种子也是只有那种大米粒那么大小,而且密密麻麻地爬满了整株植物,就像是一棵藤蔓一样,这样的墨西哥假蜀黍,想要从中分辨出它的种子,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人们并不会因此放弃种植墨西哥假蜀黍,墨西哥假蜀黍会因为人们的种植而不断发生变异,人们会根据墨西哥假蜀黍的生长特点,挑选那些茎杆矮小,种子大一些的墨西哥假蜀黍进行种植,人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地将墨西哥假蜀黍根据其生长特点进行分类,最终人们在分类的过程中,把那些茎杆矮小,种子大一些的墨西哥假蜀黍单独分类出来,成为另一个品种。

而这个品种的墨西哥假蜀黍就是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玉米,那么玉米是怎样从墨西哥假蜀黍中分离出来的呢?
墨西哥假蜀黍的种子大,是因为它的种子中含有一部分淀粉,而淀粉这种物质,在植物的种子中是非常珍贵的,它往往会被植物保存下来,在种子发芽的时候,这些淀粉就会被植物消耗干净,直接转化为植物的能量,也就是说,种子中含有淀粉的话,这种植物就会在萌芽的时候,拥有更多的能量。

在印第安人种植墨西哥假蜀黍的过程中,他们会根据墨西哥假蜀黍的种子大小和茎杆的形态,对其中的一部分墨西哥假蜀黍进行种植,而这些墨西哥假蜀黍,就成为了那些含有更多淀粉的墨西哥假蜀黍,而这其中,那些种子最大的,淀粉含量最高的墨西哥假蜀黍,就被印第安人单独提取出来,进行种植,最终就演化成了如今人们所熟知的玉米。

三、玉米的基因突变过程。

在人们对墨西哥假蜀黍进行分类种植的过程中,墨西哥假蜀黍在不断地进行基因突变,从而逐渐演变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玉米,玉米所发生的基因突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茎杆矮小,二是淀粉的含量增加。
墨西哥假蜀黍茎杆矮小的基因突变,是由于人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地挑选那些茎杆矮小的墨西哥假蜀黍进行种植,随着时间的推移,墨西哥假蜀黍的茎杆高度逐渐减短,最终在茎杆上长出了许多玉米穗。

墨西哥假蜀黍的淀粉含量增加,则是因为淀粉在玉米种子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这是由于人们在种植的过程中,不断地挑选那些淀粉含量最高的墨西哥假蜀黍进行种植,随着墨西哥假蜀黍的生长,那些含有更多淀粉的墨西哥假蜀黍的种子就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现在人们所熟知的玉米种子。
人们在挑选墨西哥假蜀黍种植的过程中,还会把那些茎杆矮小,种子大一些的墨西哥假蜀黍,作为动物的饲料,而这些动物在进食的时候,会将那些不容易消化的茎杆和果实喷洒到地上,这些果实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腐烂之后,会变成肥料,进而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养分。

而在这个过程中,墨西哥假蜀黍和玉米的茎杆会发生杂交,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玉米的茎杆上还会生长许多不容易被人们消化的“玉米皮”。

四、玉米的文化。

玉米作为美洲印第安人的粮食,自然也就成为美洲印第安人的一种文化了,玉米的文化在美洲大陆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玉米也被称作是“神圣的食物”,它不仅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种粮食,还是他们的一种精神食粮,人们在种植玉米的过程中,会进行宗教仪式,将玉米种子视作神圣,将玉米种植当做一种祈祷。

玉米文化还体现在美洲人的艺术创作上,他们会把玉米的种子作为图案,在画布上绘制各种图案,玉米文化还体现在美洲人的服饰上,人们会用玉米的叶子编制出衣服和鞋子,玉米文化还体现在美洲人的建筑上,人们会用玉米的茎杆搭建房屋,人们甚至会在玉地里表演舞蹈,用来庆祝丰收的到来。
随着哥伦布的一声吩咐,玉米文化就开始传入欧洲,玉米在欧洲的种植,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最终在欧洲繁衍生息,成为了欧洲人的一种粮食,而玉米也就成为了世界上产量最高的谷物之一。

结语

玉米作为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的产量和质量的稳定供应,对全球粮食安全至关重要,而人们在享受玉米带来的丰富的粮食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玉米背后所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保护好玉米文化,也就是保护好我们的粮食之源。


玉米作为粮食作物,它经历了漫长的驯化和基因分支演化,这折射出人类通过驯化和选择,不断改良植物的能力,也体现出人类与自然界的互动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