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大范围停收,玉米遭遇“大落价”,2024年8月玉米价格行情

导语

“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这句话也表达了很多年轻人心中的志向,在玉米还未完全收获的时候,我们的青年人也带着丰收的信念加入到种植玉米的行列中。

玉米种植在我国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每年都能产出数量巨大的玉米,丰收的喜悦和沉甸甸的粮食给农民带来了满满的成就感。

但是丰收的同时也会降临一些不好的果实,尤其是各种各样的市场因素。

在我国玉米生产方面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东北地区每年都在与市场博弈,面对市场需求量下降等问题,让东北地区的农民可谓痛不欲生。

那么是什么导致玉米价格下跌?

2024年8月9日玉米价格行情又如何呢?

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

全球经济正在发展,我国农业也在不断进步,回想起往年的玉米价格行情,不断向上的趋势预示着日后价格将会迎来涨势。

这样的行情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有人说:“只要有希望,一直努力,就一定能够收获成果。”

于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娃娃菜种植玉米,这个理念虽然很好,但是也是一个迟早会到来的隐患。

2023年全国玉米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了27321万吨,比去年2022年的27159万吨多出了162万吨,且增幅高达0.6%。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如此高水平的产量增长,这意味着我国玉米种植量非常庞大。

世界最好的粮仓就在黑土地,这片土地上有着肥沃的泥土和优质的环境条件,是土豆、玉米等作物生长的最好环境。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兵”,东北地区自然也是种玉米人聚集地,随着玉米种植人逐渐增多,这片土地上所能容纳的粮食逐渐明显供大于求。

看着眼前大量的粮食堆积如山,卖不出去,眼睁睁地让它们在仓库中腐烂,这种感觉一定非常不好受。

如果出现粮食存储危机,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后期的生产计划以及资金链。

全球经济都在不断发展,农产品自然也不会落后。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农作物普遍增产,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进口粮食涌入我国市场,这些危险的因素足以将我国国内玉米价格压得很低。

数据显示,我国进口的玉米已经接近90年来最高的水平,达到5000万吨以上,同时我关税配额限制数量仅有700万吨左右,这意味着其余7400万吨以上缴纳关税进口。

国内市场对外部市场并没有排斥的态度,这样一来就将一部分市场份额转移至国外。

对于国内市场。

只能反思:“假如没有这些外部因素,我们的市场环境会好很多。”

市场上供大于求就是影响玉米卖不出去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一个原因已经足以让东北华北等地区大量贮藏戈物的人受到影响。

大范围停收。

早在6月初的时候,东北等地区就已经开始发布增储消息,“增储”意思就是增加储存,保证附近最大限度消化,就算是消费者愿意少花一点钱,也要保证不亏本卖出去。

但是,这样的措施发布已经3个月之久,市场还是没变,由此可见当前面临问题已经不是数量能够解决的问题。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玉米生产地区之一,也是主要储存地区,自古以来都是家中留存冬季取暖之物的地方。

如今,“增储”政策发布之后,东北地区贸易商们开始加速收割,但因为存在着封闭运输通道,所以无法将收割及贮藏的粮食运输出去。

现如今粮食价格已然这么低,可见运输出去带来的经济收益就更少了,再考虑到运输成本等问题,有很多贸易商只能依靠损失最少离场。

也有很多人选择观望市场,更有很多人因为盲目跟风而面临亏损。

而此时华北和东部等地正处于小麦颗粒归仓的时候,有些地区甚至陷入到闲置状态,有部分贸易商就想到了这里这些空房间,将贮藏的粮运到该地并保存起来。

期货市场在经过一段时间走低后,目前已有50块反弹,不过反弹完毕便遇到了阻碍,如果任其发展,那么达到830元左右便会止住。

然而,如果要想稳定下来,仅靠50元上涨还不够,要知道若是830元还是不能扭转形势,那么未来还有可能下滑。

对于一些老手来说,他们更愿意选择此时抛售盈利。

前期库存较多的人,此时也可能面临抛售损失。

若是抛售后价格继续上涨,那些之前选择观望的人又要捶胸顿足了。

所以说,现在更值得关注的是价格能否真正扭转局面,而目前来看市场仍处于非常消极的限价之中,所以它还没到真正扭转的时候。

8月9日玉米价格行情分析。

根据8月9日全国主要粮食作物价格所公布数据,山东济宁地区的新玉米价格为1860元/吨。

比7月31日数据1880元/吨下降20元/吨,比7月同价能下降较多。

并且我们还可以看到相邻省份供货点的时间持续性下滑趋势,原本山东地区因为有仓库可以贮藏,所以能够在市场上一直保持较高价格和竞争态势,但是现在库存已经差不多了,如果没有连续充足粮食供应,那么价格势必会持续走低。

所以,现在最关注的问题就是这一轮粮收入是否到顶了?

曾经一波五连涨行情给我们的希望和期待是巨大的,但是这种希望却被现实压扁了,如今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逐渐减少的一波波大降价行情。

玉米期货价格走低,不少贸易商开始亏损,将今年收购价格与往年的收购价格进行对比,往年冬春售价高,如今秋售价低。

如果没有除去以往储存的粮食,他们如今手里的玉米库存会赚钱,但是在先前售空后,如今再买入则不划算了,所以有人给出这种意见,说7月份低价买入8月份上市出售才会赚钱。

但是7月份低价购买也比不得新上市,他们曾经也预料到了现今行情,但是当时并没有采取行动,当时让他们出手的人现在也开始捶胸顿足了。

如此一来可以说大家一起承担损失,所以很多人都在假如当时这样的心态中徒劳。

若是现在让他们预判未来粮食行情,将目前山东地域作为参考,那么将来今年的新粮食价格或许平稳,没有太大的风险波动。

不过,如果穷举法不准确的话,那么现在判定不准未来粮食行情时,我们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谨慎客观态度,观察它未来走势才行。

我国玉米市场最重要因素就是来自于国内市场供需平衡和国际影响力。

如今正处于玉米生产收获阶段,但是今年全国合计生产量有27321万吨,比去年多出162万吨,这些都是国人自己的粮食,没有外部因素侵扰,自古以来都是自给自足,如果国家对外无压力的话,那么内部自然更不会出现供需异常平衡的问题。

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当前玉米价格波动的背后原因,以及对农民和市场的长远影响。首先,尽管我国玉米生产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7321万吨,但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却使得农民面临严峻挑战。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玉米种植中,虽然带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但也加剧了市场的竞争。农民们原本寄希望于丰收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却因市场需求不足而面临价格下跌的困境。

全球经济的变化和国际市场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我国玉米的进口量不断攀升,达到了近90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一现象不仅削弱了国内市场的竞争力,还导致了价格的进一步下滑。贸易商们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得不采取“增储”措施,然而即便如此,市场的变化却让他们难以扭转局面,甚至有些人因盲目跟风而遭受了重大损失。

运输问题也成为了制约玉米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东北地区的封闭运输通道使得农民辛苦种植的玉米很难及时运出,导致大量粮食滞留在仓库中,甚至面临腐烂的风险。这不仅影响了农民的收益,也对整个市场的稳定性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小麦收割季节的到来,部分贸易商试图将玉米转移到其他地区储存,但这种措施的有效性依然存疑。

在价格方面,8月9日的玉米价格行情显示出下降的趋势,山东济宁地区的新玉米价格已比前期有所下滑。虽然期货市场出现了一定的反弹,但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农民和贸易商们在价格波动中感受到巨大的不确定性,许多人在错失良机后只能感慨万千。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如何进行有效的市场预测和风险管理,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玉米生产在数量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但在市场供需关系、国际竞争以及内部流通等多个方面的压力下,未来的市场走向依旧扑朔迷离。农民们需要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形势,做好风险防范。

同时,国家也应加强对农业市场的调控,确保农民的基本收益不受大幅波动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持续的创新和调整,才能为玉米市场创造出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