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套种大豆1500万亩,除草难题如何解决

上图为广告,与下文无关

根据农业农村部的规划,今年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要完成1500万亩,预计6月25日前全部完成,因此解决好除草问题至关重要。近日,农业农村部也强调,各地要切实解决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推广过程中的制约瓶颈,既要种得下去,又要产得出来,确保实现“玉米基本不减产、增收一季大豆”的目标。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贵州进行推广农药时发现,政府通过为农民免费发放大豆种的方式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然而,农户对于大豆玉米的合理除草并无解决方案。由于贵州多以小农种植为主,大部分农户会选择手动除草,无疑带来了人工成本。然而仍有30%的农户会仍坚持应用玉米除草剂,便无形中伤害了大豆的生长。“反正是免费发放的大豆种子,打死也无妨。”面对业务员的告知,部分农户依然持此态度。
“除草问题一直是制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向更大范围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农业环境与资源研究室主任王宇先表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涵括禾本科作物玉米和阔叶类作物大豆。在进行杂草防除时,不仅要防除该模式下的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还要避免对玉米和大豆造成不可恢复的药害,影响产量。因此,目前同时满足上述这种条件的除草剂仍并未被发掘。
以目前来看,莠去津是一种应用较为广泛、对玉米相对安全的玉米封闭除草剂。然而这种除草剂残留期长,大豆对其十分敏感,甚至闻到莠去津的气味就会受到影响,更别提不小心打到大豆茎叶上,甚至即便是玉米后茬种大豆,也可能会对大豆产生药害影响。从大豆除草剂剂来看,其组成是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氟磺胺草醚/灭草松,然而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喹禾灵/烯草酮专杀禾本科杂草,而玉米又是禾本科作物,必然会受到影响,如此形成矛盾
“等到玉米和大豆生长后,便没有适合的除草剂。如果真的需要打的话,就要做好隔离和封闭,哪怕稍有不慎,接触到相应的除草剂,就会对作物生长产生影响。”王宇先说道。
在此情况下,哈尔滨利民农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范宇表示,只能从苗前土壤处理来着手,即通过土壤封闭将杂草尽量的消灭在出苗前。范宇指出,苗前土壤除草剂可以选择乙草胺、2,4-滴异辛酯、嗪草酮、异丙甲草胺、精异丙甲草胺、噻吩磺隆和唑嘧磺草胺等化合物复配。在苗前土壤墒情比较好的情况下,基本上可以封闭住大部分的小粒种子繁殖禾本科杂草和阔叶类杂草。后期虽然可能仍会出现部分阔叶杂草,但可以直接应用相对安全的灭草松即可去除,基本可以达到除草目的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必须要遵循的理念。范宇指出,如果苗前不进行土壤封闭,后期就可能会进入不可控的局面。如若再遇到连雨天气无法防治,草势就会长得更猛。这样一来,必须增加除草剂的用量,在提高成本的同时,还会增加更大药害的可能性,甚至影响后茬作物的生长。
“研发一款对大豆玉米安全又除草高效的除草剂应是全行业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家除草剂规模化企业来说,虽然具有较大的挑战,但也为我们未来的研发提供了方向。”范宇说道。
另外,除了从除草剂的方面进行突破,很多学者在大豆玉米育种方面开始着手。目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赵久然团队生产出了抗大豆除草剂的玉米品种,在复合种植过程中,可以保护玉米不受药害,解决田间除草问题。赵久然指出,目前该品种正在进行示范,初步示范效果非常好。一般的玉米品种喷上大豆除草剂就会受到严重药害,而这种抗性品种,能耐四倍的大豆除草剂剂量。
转基因或许也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方向。王宇先指出,如果能研制出抗除草剂的大豆或玉米转基因品种,那么大豆玉米的带状复合种植可以向更大面积去推广。然而,目前在此方面的研究仍处于安全范围内的探索研究阶段,并未实现产业化生产。
“尽管未来依然有很多的突破方向,但短时间内,农民还是要尽快调整自己的用药习惯,做到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尽可能把草消灭在苗前,同时减少苗后除草剂对作物的伤害。”范宇说道。
文章来源:《农资导报》
作者:丁佳慧

下图为广告,与上文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