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玉米》,给毕飞宇老师的一封信


毕老师好!我是猛仔。《玉米》三姐妹已经读完了。想跟您汇报一点感想。

首先,允许我说几句奉承的话——我很难相信这是您三十八九岁时完成的作品。作品中对人情世故的理解如此细腻,对复杂人性的展现如此深刻,非阅尽千帆的通透老者不能为。更不必说,作品里处处闪耀的语言艺术光芒!

然而,细细想来,《玉米》只能是三十八的毕飞宇老师完成的。作品中有满满的生命力和青春气。文章一开始,就写施桂芳一口气生了8个孩子。这是王连方生殖力的彰显,是施桂芳生育力的表现,更是写作者生命力的张扬。我不会写小说。如果我写,我无论如何不敢让施桂芳生8个孩子,我驾驭不了后面的故事。为了表现王连方的权力膨胀和施桂芳的奴隶心态,我最多让他们生5个孩子。然而,38岁的毕老师却让他们生了8个孩子。我妄意揣测,如果毕老师现在写《玉米》,也许对让玉米少一两个妹妹。这当然不是对毕老师写作能力的怀疑,而是本能地觉得作家在某一个阶段有某一阶段的写作倾向与创作力量。

我也庆幸,《玉米》三姊妹是我38岁时读的。所以,我喜欢里面的生命力和青春气。王连方四处“播种”与玉米、彭国梁间的恋爱是我最喜欢的情节,读来真有元气淋漓的感觉。《平原》里也有这样的生气与活力。我喜欢这几部作品胜过《推拿》。也许等我四十之后会更喜欢《推拿》。但是目前,我的偏爱就是如此。

我想说说我对《玉米》三姊妹的看法:《玉米》大气,《玉秀》细腻,《玉秧》深刻。玉米沉稳睿智,玉秀骚气柔美,玉秧呆气软弱。三姐妹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各有其悲剧命运。玉米屈身于中年男人郭家兴,是她自己的选择。然而,错不在她。如果她当村支书的老子能收紧裤腰带,不倒台,她也不会失恋,更不必为了挽救全家的颜面而找一个有权利的老男人。玉秀的悲剧命运固然与她的骚气有关。可是,如果有她老子的庇护,她不会失身于七八个男人,也不会被郭家兴的儿子郭左作践,也不会意外怀孕,更不必与刚出生的孩子分离。玉秧也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位女性。她被学校负责安保的魏向东以检查工作为由骗取贞操。她的悲剧表面是她自己的单纯造成的,可是今天单纯的女孩也多了去了,她们会遭遇狼爪吗?我想不会!玉秧的悲剧是魏向东的变态心理和权力爱好造成的。再让深处说,是告密、审判等“文革”余毒造成的。之所以说《玉秧》更深刻,是因为被损害的玉秧又去损害其他人(她的两个姐姐绝没有这样做)……班主任与庞凤华算是被她毁了。三部作品分写三姐妹,各有千秋,绝不重样。真的很了不起。

最后,我想说:毕老师,你真是语言艺术家!读《青衣》《地球上的王家村》时,我已经很佩服您了。读《平原》时,我都要五体投地了。您写乡村生产风俗画、写三丫端方的约会、写混世魔王对吴曼玲的“反抗”等内容鲜活、灵动,让人过目不忘。读《玉米》时,我一边读,一边批注“太妙了”“毕老师诙谐到极致”“毕老师又开始贫了”。于是,也就慢慢理解金圣叹批注《水浒传》的心情了。我想摘两处极为喜欢的句子。王连方在七个女儿后终于得了一个儿子,他老妈在广播里喊他回家。此处,作品有这样一句描写“满村子都响起了《大海航行靠舵手》,村里的空气雄赳赳的,昂扬着,还一挺一挺的。”这真是神来之笔。这句话表面写村里的空气,其实是烘托王连方得意自负的心态,也暗写他的身体姿态。此刻,他正与他姘头在一起呢。这背后的辛辣嘲讽与高级幽默让人拍案。再列举一处,王连方的女儿玉米交了个飞行员男友。王连方牛成什么样了呢?且看毕老师怎么写他的心态:“王连方过去很有势力,说到底只管着地上。现在,天上的事也归王连方管了。王连方公社了有人,县里头有人,如今天上也有人了。”这只是写王连方的心理吗?不是,首先写得是乡民的心理。因为,这是乡民的视角。然而,却从侧面代王连方抒情。妙乎哉?绝妙也!

这样的妙句比比皆是,智慧,辛辣,诙谐,深刻,活泼,摇曳,跳脱,炉火纯青,出神入化!(毕老师,请允许我贫一回。)

好了,我要打住了。知道您忙,本想简要说几句,可是一开口就收不住,耽误了您的宝贵时间!

有机会再跟您汇报!真的很喜欢您的智慧和情怀!我准备重读《推拿》了。

祝您喜乐顺遂!

202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