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仙鹤:3.7万亩水稻玉米开镰收割忙!

秋日的乡村,碧蓝的天空下,金黄的田野处处蕴含着丰收的希望。眼下,绵阳市游仙区仙鹤镇2.5万亩水稻、1.2万亩玉米陆续成熟,一辆辆收割机驶入田野作业,沃野处处可见抢收风景,呈现出一片热闹的农忙景象。
4日下午,走进位于仙鹤镇金龙村5组的高标准农田里,稻穗层层叠叠将稻秆压弯了腰,农机手们正熟练地驾驶着收割机在稻田中作业,随着收割机来回穿梭,一行行水稻源源不断被收割机卷入,收割、脱粒、除杂一气呵成。

金龙村种植大户张明胜站在田埂上,看着田里一串串金黄的稻穗,转瞬间就变成一车车堆积如山的稻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今年共种植水稻120余亩,预计3天时间全部收割完。”
张明胜所承包的120亩稻田为金龙村建设的高标准农田,相较于未整改前,如今的稻田更为平整、连片,更有利于大型机械作业。“以前靠人工收割,现在高标准农田里,大型收割机收割、脱粒、秸秆还田一步到位,又快又好。”张明胜告诉笔者,有了高标准农田和机械化作业的双“buff”加持,极大提高了水稻在耕、种、管、收各环节的作业效率,大大节约了成本,给种植户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游仙区仙鹤镇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宋坤介绍,近年来,仙鹤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持续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措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建设目标,大大提升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024年仙鹤镇共种植水稻2.5万亩,预计总产量约15000吨。
紧邻金龙村5组的马鞍山上,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从空中俯瞰,连片的玉米地像一片金色海洋,一辆玉米收割机穿梭其中,不到半小时,一整块地的玉米就被全部收割完毕。
只闻机器响,不见人奔忙,这样的机械作业场景不仅仅出现在收割现场。种植户们表示,水稻、玉米装车后,将马不停蹄地送到烘干房,通过全自动烘干作业后能有效减少农作物堆积霉变、发芽的可能性,不仅解决了“晒粮难”问题,还更利于储存和销售。
目前,仙鹤镇通过“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全镇共配备各类农机具400余台套,建成冷藏库、烘干房8处,逐渐实现了耕、种、管、收、烘全流程机械化作业,有效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据了解,该镇为帮助种植户抢抓农时,确保秋粮颗粒归仓,仙鹤镇还不断强化农机社会服务能力,协调60余台收割机,为玉米、水稻收割按下“加速键”。同时,积极协调市、区农业技术专家通过微信、电话、现场指导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努力实现粮食安全和增产增收“双赢”。(严光涛 李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