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糯玉米跑上“大湾区赛道”,哈冷投资打造“黑土地产业”
龙粤“牵手”,并进共赢。8月26日,黑龙江哈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南方菜篮子正式举行“黑龙江糯玉米销售签约仪式”,黑龙江哈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翔勃、黑龙江哈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吕庆革、黑龙江哈冷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主任刘元荣、广东南方乡投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洋、南方菜篮子总经理刘济渊等代表出席签约仪式。南方289文投旗下南方乡投将与哈冷投资形成合力,借助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推动龙粤市场互联互通;南方乡投将充分运用渠道资源,链接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高效打通黑土地优质农产品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实现“龙江好货”直供大湾区。


(哈冷投资党委书记、董事长于翔勃(左)、南方菜篮子总经理刘济渊(右)在签约仪式上达成共识)
|发展优势产业 让黑土地成为“幸福宝藏”
黑土地是中国东北的一大特色,也是大自然得天独厚的馈赠。东北的自然条件使黑土地孕育出了不少“黑珍珠”,优质特色的农产品数不胜数,其中黑龙江糯玉米、五常大米、哈尔滨红肠等更是远近闻名。鉴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物资基础,黑龙江省提出要把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定义为黑龙江省未来的第一支柱性产业。哈冷投资在黑龙江交通投资集团、黑龙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这两级主管公司的指导下,积极响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产业政策的定位,重点打造玉米、大豆、水稻、乳品、肉类、果蔬六大品类成为千亿级产业,另外还计划打造中药材、食用菌、杂粮杂豆、汉麻、淡水渔业等百亿级产业。
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统计,本次签约仪式的“主角”黑龙江糯玉米在2021年产量高达50亿穗,凭借其甜糯嫩香的独特口感,斩获了市场上不少忠实“粉丝”,成为六大品类中的佼佼者。为了进一步拓宽黑龙江糯玉米的广阔市场,哈冷投资将与南方乡投形成合力,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今年用2000万穗玉米“投石问路”,启动大湾区市场,明年计划增至2亿穗,后年争取可以达到10亿穗,未来将以广州为窗口将糯玉米推向香港和澳门,真正打通大湾区。

(哈冷投资粤港澳大湾区办事处成立授牌仪式)
|锐意技术创新 平衡“北方口感”和“南方味道”
在南方市场,消费者对哈冷投资的名字相对陌生,但是对其投资打造的经典产品“哈尔滨红肠”却几乎是家喻户晓。哈冷投资隶属黑龙江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投资项目“哈尔滨红肠”在国内肉制品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事实上哈尔滨红肠在欧洲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基础了,90年代的东北被称为‘东方小巴黎’,商贸基础良好,我们决定从俄罗斯进口将红肠引入中国,当时在东北市场红肠销路非常好,随着市场发展,我们发现南方人似乎不太喜欢红肠里的蒜味儿,通过多次调研和改良,我们打造了没有蒜味儿的松江肠,希望能让好产品惠及全国。”于翔勃这样说道。
针对此次签约的黑龙江糯玉米的种植、采摘与加工技术及玉米的战略部署问题,于翔勃表示,“由于东北纬度高,适合植物生长的时间短,糯玉米一年只有一季,成熟期只有30-45天,在这几十天里,就要把几十亿穗玉米都加工出来,并且为了保证最新鲜的‘6小时口感’,在采摘后的5-8小时内必须完成加工,这就要求采摘与加工环节高度配合。全机械化采摘+‘速冻还原’技术,“锁”住新鲜。‘速冻还原’就是将玉米集中加工成速冻玉米棒,然后根据接到订单的数量还原玉米鲜棒,保证玉米送到顾客手上依然保有鲜美的口感。”

(于翔勃分享成功经验)
|打造全产业链 让“龙江好货”直供大湾区
从哈尔滨红肠的成功案例来看,打造适合农产品的供应链体系,必须健全农产品从生产、加工基地到产地仓、物流、销地的全产业体系。目前,哈冷投资致力于持续打造农产品全产业链。
据悉,黑农江糯玉米已逐步打开了韩国和日本市场,取得了不错的销量和市场反响,未来,哈冷投资还将通过对生产加工环节提档升级,让一部分产品达到欧盟认证标准后,通过新疆及满洲里两条陆上“丝绸之路”将玉米带到欧洲。于翔勃在此次签约仪式上表达了对双方合作的美好愿景。黑龙江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早前已经与南方289文投达成战略合作,此次签约仪式标志着双方合作的进一步落地。南方菜篮子将为黑龙江糯玉米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运用“淘宝吃货”线上直播带货渠道,“江南果批市场”、“东川生鲜超级市场”等线下大型商超渠道的双轨销售,力求让更多“龙江好货”直供大湾区。
【供稿】现代农业产业智库
【撰文】郭倩倩 曾镜尹(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