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种植土地多年竟一成了这样
我们兄弟姐妹共5人,我是老大,排行中每人相隔都是两岁,兄弟三人,小弟排行老小,比我小8岁,小妹18岁那年因病去逝,还有4人。在童年的记忆中,小弟最受父母宠爱,以致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初中没有毕业,因为一次和同学打架而辍学了。后来父亲托人给他转了学校,最终还是因为不思进取而放弃了学业。经常和一些无业人员吃喝玩乐,是人们眼中的坏孩子,好多人都敬而远之。但由于父辈的影响,他本质上并不坏,也交了一些朋友,并且很受尊敬。由于结婚晚,以致于1993年土地调整时,他只分到了一个人土地。后来经过家庭协商后,父母的两人土地分给他一个人份,这样,他共有两人约7亩土地。说实话,凭这几亩地,只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后来买了一台二手车跑运输,没成功。又开始养猪、养牛,最后都没坚持下来,还欠了不少银行贷款。
经济的压力使他不断尝试一些搛钱的路子。而要想在农村搛大钱,几乎是不可能的。农村自古以来就是靠土地种粮食,收入低下。多少人尝试过搞养殖或是种植果树,但成功者寥寥。想搞特色种植,也只是一个梦想,最后都因为滞销而不得不收手。不断的摸索终于使他看到了一丝亮光。几年前,一位朋友向他透露了一种大型玉米脱粒机和花生摘果机。他毫不犹豫地各购回一台,一方面方便了当地农民,解决了劳动强度大的难题。另一方面,在服务中不收费用,而是将农民视为废料的玉米芯和花生藤抵做加工费用。根据结杆的行情初次有了10来万的收成,后又各增加了一台机器,扩大了规模。但这种模式只是季节性的,不能常年作业。后来,他又大胆地购置了大型拖拉机,秸杆打捆机,铲车等大型机械。申报了注册家庭农场。前些年,由于生产资料昂贵,而粮食价轻偏低而导致很多农户弃地而外出务工,他便及时和这些户签订了合成,共承租土地400亩进行规模经营。他对于经营土地还是很有一套的。种了这么多地,一靠吃苦耐劳,二靠大机器操作,三靠雇工。忙不过来时,就雇零工。几百亩地被他经营得有条不紊,而且他种植的模式有着新的尝试。从开始的小麦、玉米模式,到春花生、麦茬山芋模式,再到小麦茬花生一模式,直到后来的一季麦、一季红薯模式。正是这红薯种植,使他闯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几年前,他只是试种10来亩红薯到市场销售,看到市场销路不错,第二年便扩大了种植规模,经济效益一下子便数倍地增长。周边群众看到种植红薯的效益,也纷纷开始种植,在当地形成了红薯热。由于红薯产量高,大量种植肯定会给市场造成大的动满。但是他并没感到危机,而是尝试着用红薯加工淀粉。再根据地方传统工艺加工成粉丝,受到了市场的青睐。红薯粉丝由于用著名的品牌“西瓜红”做为原料,纯手工制造,入口甜爽细腻,不仅口感好,而且为餐桌上的奢侈品。去年,通过县农业农村局鉴定,做为县域特色产品,推荐到浙江宁波市展销,受到当地的高度评价。今年,他已经将"西瓜红”红薯粉丝进行了规模生产,并注册商标,在“抖音”等电商平台进行销售。今年由于红薯面积过大,而且红薯产量超出历史水平,造成了价格上的劣势,但他的经济收入却上了一个显著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