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了甜食还发胖?你可能被「隐形糖」坑了

前段时间,又一条与糖有关的新闻悄悄爬上热搜,把王保健我也吓了一激灵:

摄入过多的糖会增加肥胖、心血管疾病及2 型糖尿病风险,这我懂。但直接跟死亡风险挂钩,不免心头一颤,毕竟,国人吃糖形势不容乐观。
2008年的一份调查显示,平均每个中国人在一年中会吃下19.6公斤的糖,相当于每天吃了50克糖。与30年前相比,整整上升了5倍。十年已过,眼瞅着遍地开花的奶茶铺子甜品店,想必数据只增不涨。

大过节的
喝杯奶茶庆祝不过分吧
2019年,减糖大业更是“上纲上线”,2月份,国家卫健委发布《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指出将开展“减糖”专项行动。
01
明糖易躲,暗糖难防
隐形糖无处不在
减糖好说,我把可乐戒了、甜食断了不就行了?
可能真的不行。
明糖易躲,暗糖难防,你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吃下了不少添加糖。
“添加糖”是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常见的包括白砂糖、红糖、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糖蜜、蜂蜜、浓缩果汁和葡萄糖。不包括完整水果和蔬菜中天然存在的糖。
世卫组织指出,人们如今摄取的许多添加糖,其实都是“隐藏”在通常看起来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也就是所谓的“隐形糖”。
一项研究显示,美国超市中出售的包装食品,有3/4都在生产过程中添加了糖。
你吃下的任何一种加工食品,都很可能含有人工添加的糖,即便是那些压根儿不怎么甜的,比如肉松肉脯,尝似咸口,结果吃一口半口都是糖:

方糖≈4.45g/块
某些“健康”饮料,不少人拿来替代可乐奶茶。但真比起含糖量,能跟可乐叫板:

方糖≈4.45g/块
一日三餐都免不掉的调味料里,也避不开添加糖:

在此我就不说糖醋排骨、红烧肉、鱼香肉丝这些重度依赖白糖冰糖调味的硬菜了......想跟添加糖断个干净,太难。

02
隐形糖要怎么躲
咋的,想减糖连饭都不能吃了?
事无绝对,糖非砒霜,能吃,重在吃得心里有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建议,成年人每天摄入添加糖不应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怎么控?炒菜用料躲无可躲,重点就要防备包装食品里的添加糖——还是老配方,看配料表。

国标《GB 7718-2011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应标示配料表。加没加糖,一目了然。这张表里是最需要警惕的添加糖:

注意,新鲜水果里的“自然糖”不在此列,但最好不要榨汁饮用,果汁营养价值低、升糖指数高
以上这些添加糖,糖尿病人能免则免,孕妇儿童以及养生减肥人士,少吃为宜。非要吃,尽可能选小包装、小容量。
至于具体的糖含量,很难精确把控。由于缺少强制规定,只有少数厂商会把具体糖含量标注在外包装上。但包装食品配料表中的成分,是按照添加量的多少,由高到低依次排列,配料表中糖排名越靠后,糖含量相对越低。
具体操作上,同类商品优先选择添加糖排名靠后的。
王保健絮叨
有时候坐下来细想想,吃糖真的让你感到快乐吗?
要保健我说:真的快乐。
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要懂得克制,糖虽甜蜜,多吃无益。长远考虑,还得控制。
你已经是个成年人了
要学会靠自己减糖了!

记得转发给家人、朋友
他们可能真的还不知道
关注放心选(fangxinpingce),少花冤枉钱,越来越会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