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大余:玉米喜丰收 农民甜心头
央广网大余11月10日消息(记者邓玉玲)初冬时节,五谷归仓。11月8日,在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青龙镇联合村家庭农场,200多亩甜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农户们正忙着采收甜玉米,田野上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大余县青龙镇联合村家庭农场,甜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制图)
走进大余县青龙镇联合村家庭农场的甜玉米基地内,玉米秆上的玉米鼓囊囊的,拨开翠绿色的外衣,露出金色的果粒。农户们在田里穿梭,娴熟迅速地将一个个饱满的甜玉米掰下,装进袋子里,不到一小时,田埂上就摆满了装袋好的甜玉米。

农户们在田里穿梭,娴熟迅速地将一个个饱满的甜玉米掰下(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制图)
“每次玉米采收的时候,我们都会来帮忙。按一毛钱一斤来算,我们每天都能挣三四百块钱,我觉得这样挺好的。”农户朱伟明满意地说道。
基地的另一边,外地的采购商已经提前到来,忙着将装袋好的甜玉米进行装车,运往福建等沿海城市进行销售。今年以来,基地积极做好田间管理,甜玉米长势良好,成穗率高、个大饱满,预计总产量将超过150吨。
“今年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大概有两百亩左右,每天都有大概15人在这里采摘。我们每亩的产量是1500到2000斤左右,大概一亩的毛利润在3000多(元)。我们的玉米在市场上比较畅销,口感也很好,咬一口,特别甜。”大余县青龙镇联合村家庭农场负责人朱晓斌介绍道。

大余县青龙镇联合村家庭农场,甜玉米迎来了大丰收(央广网记者邓玉玲 制图)
甜玉米集甜、糯、嫩、香于一身,素有“水果玉米”之称。它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好,收割后的秸秆又是优质的青贮饲料,可为种植户带来双重经济效益。近年来,大余县青龙镇以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种植大户+村民”模式,建立农业产业种植基地,通过技术培训、科学种植、标准化管理,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快速发展。
“这几年来,我们镇依托地理环境优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由村两委牵头流转土地,扶持本地种植大户成立家庭农场,进行规模化种植,同时还能够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增收,为我们这个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大余县青龙镇党委副书记、宣传统战委员叶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