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和紧水滩又糯又甜的高山玉米有主了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王晨子 通讯员 蓝慧中

这几天艳阳高照,丽水云和县紧水滩镇大源村的玉米地里,也是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颗粒饱满的玉米挂满枝头。比这更喜人的是村民的心情,因为他们未来三年的玉米已经被订走了,“订单农业”续签了。

村民口中的“订单农业”,其实是浙江省交通集团与云和紧水滩镇6个薄弱村签订的全市首个村企合作“订单农业”协议。这份协议,以浙江省交通集团绿通生态农场为“消薄”运营管理平台,整合薄弱村资源优势,通过规模种植农作物、订单销售的方式,实现村民与村集体增收的“双增”目标。可以说,“订单农业”彻底解决了村民农产品销售难的困境。

三年前,“订单农业”第一次签订,今年到期,村民正担心接下来的销路,没想到最近又续签了三年,自然喜上眉梢。

“订单农业”项目覆盖紧水滩镇7个行政村,有100多户留守农户参与。他们集体种植农作物,统一种子、规范施肥照料,所产农作物通过“订单农业”销售。村民们发现增收了,每人每年比原来增收11000元左右,仅大源玉米等农产品累计销售金额就达520余万元,实现村民增收180余万元,为村集体带来经营性收入130余万元。

通过“订单农业”,今年省交通集团向紧水滩镇大源村订购了16万斤玉米。第一季高山玉米预计产量8万斤,分7批种植,目前首批已采摘配送。预计第一季高山玉米销售额可达37余万元,实现留守村民增收25万元,村集体增收10万元。

眼看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计划马上到期,后续的“订单农业”是否可继续呢?紧水滩镇党委副书记丁毅告诉记者,为进一步巩固提升“消薄”增收成果,紧水滩镇大源村“订单农业”又迎来了“升级版”。省交通集团不仅续签了三年协议,还在原有的销售渠道基础上,采取多项举措,线上线下齐发力拓宽了销售渠道。比如,这次就在全省高速服务区增设了“订单农业”专柜,还在省供销社“浙里汇”APP开通了“订单农业”窗口。

“大家对‘订单农业’信心满满,今年参与种植的农户多了很多,大伙干劲十足。”丁毅说,产品不愁销路,“订单农业”让大家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希望。下一步,还将结合村子实际情况,试种植其他瓜果蔬菜,不断丰富高山农产品品种,让更多农产品搭上“订单农业”这一快车道,使山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腰包越来越鼓。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作者

王晨子

打开小时新闻,体验更加流畅

热门推荐

健康小站天使录|她一眼就发现了候诊人群中不对劲的俞阿姨

33名浙江健儿出征东京奥运会!哪些选手有望夺金?

赛场上奋勇摘牌……国球“球痴”蒋兆兆用这样的方式告慰刚离世的106岁母亲

臭到让人抖三抖,杭州人却爱拿它下饭!最近霉苋菜梗上市,行情如何?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3120180001
浙ICP备09055608号-16

浙公网安备 33010302002928
钱江晚报©版权所有2006-2022 小时新闻热线:96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