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大理人民的“饭碗”,做保护粮食生产安全的“铁军”
秋天如约而至,大理市的大春生产中后期管理,水稻玉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工作也提上了日程。8月是大理的降雨高峰月,更是水稻、玉米、烤烟等农作物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和低温敏感期。为抓好水稻重大病虫害,即“三病两虫”的统防统治工作,8月12日上午九点,植保无人机飞手郑森友正和同伴在上关镇马甲邑村委会寺登村稻田里给水稻进行“飞防”作业。
正是这群植保“铁军”,守护着大理人民的粮食生产安全。

植保“铁军”守护粮食生产安全
郑森友介绍说:“相比于传统的水稻防虫种植技术,无人机飞防的作业效率高,成本低,像寺登村这片260多亩的水稻我们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全部喷洒完成。无人机飞一趟的宽幅是3米,我们只要带够电池和农药,两个人就能完成‘飞防’作业。”


水稻和玉米是大理的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大理市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大理市洱海保护和水稻绿色生态化种植,并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多措并举有效预防和控制暴发性、迁飞性、流行性、检疫性重大病虫疫情发生危害,降低病虫危害造成的损失,实现“防病治虫”保丰收,全力守护粮食生产安全的目标。


为切实抓好大理市水稻玉米等大春作物基地建设和大春作物生产的中后期田间管理工作,有效防范水稻粘虫、玉米草地贪夜蛾等主要病虫害的危害,并全力做好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工作,全面推进水稻玉米绿色生态化种植,大理市农业农村局在上关镇举行“2020年大春生产中后期管理和水稻玉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现场观摩培训活动”,提升大理市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送技术下乡
在现场会上,大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花产办主任何飞雪介绍说:“目前我们的大春生产已经到了中后期的管理阶段,我们组织了大理市农业农村局的专家们走进田间,向乡镇上农科组的工作人员们讲解如何管理水稻和玉米,并给与技术上的指导,再由乡镇的农技人员向农户做科普交流,保障绿色防控和安全生产取得实效。”
水稻玉米重大病虫防治率达90%以上
在寺登村,大理市植保植检站高级农艺师王育全为大家现场讲解水稻粘虫的防治措施。“在水稻粘虫的防治上,我们以预防为主,采用杀虫和防控两手抓的综合防治技术。我们选用了农业部推荐的复配剂农药品种,每亩水稻用10克甲维茚虫威预防水稻粘虫,每亩用20克枯草芽孢杆菌用于防治稻瘟病。截止目前,我们的防治面积达到了26666.5亩。其中,飞防样板亩使用了2%春雷霉素110克+5.7%甲维盐15克,亩成本20元。”


“飞防”,对于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来说,是一种一举多得的统防统治方式。在上关镇大把关村委会独木桥自然村的玉米地里,王育全向大家展示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玉米草地贪夜蛾的时候我们必须用药精准,像9%的甲维茚虫威的效果就很好,每亩30克,就能达到90%以上的防治效果。其次还要抓准防治时间,在幼虫时期精准用药。目前我们的防治面积达39473.3亩。其中,玉米飞防样板亩使用甲维虱螨脲30克,亩成本25元。”

▲防控前

▲防控后

何飞雪
大理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花产办主任
从7月14日到现在,我们取得的防控效果都均到了90%以上。不管是对农户还是企业,接下来我们都将继续争取项目,为大家提供更高效的统防统治服务。

董保举
大理市气象局副局长
活动当天,大理市气象局副局长董保举向大家预测近期降雨预报:“预计本周主要受西偏南气流影响,多降雨天气,8月16日开始将出现新一轮强降雨。各地在确保安全度汛的前提下,切实做好蓄水工作。秋季是连阴雨天气多发的季节,各地需关注阴雨寡照及低温冷害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最让大家感到欣喜的是,使用绿色防控以来,农作物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让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记者:邹玲艳
编辑:陈琳玲
值周:胡亚玲
主编:李胜
总编:罗宗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