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勇争先 创优提质】彩云大地种业兴

近年来,祥云县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关于种业振兴决策部署,借助现代种业工程的创新引擎,科学布局种子生产优势基地,不断提高种子生产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全县温带型杂交玉米种子生产优势不断显现。

通过组织领导、联合执法、社会监督等措施,建立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种业基地管理长效机制,出台《祥云县农作物种子生产基地管理办法(暂行)》,明确部门、乡镇和村三级监管职责,通过夯实工作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加强对基地建设和种子市场的监管,有效保障全县杂交玉米制种业的规范发展。目前已形成以祥城镇、云南驿镇、下庄镇、沙龙镇、刘厂镇为“制种核心区”,禾甸镇、米甸镇为“辅助制种区”的产业格局,全县常年玉米制种面积在3万余亩。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发挥县级农技人才队伍技术优势,加强镇、村、制种基地农科人员培养,致力打造杂交玉米制种产业农民技术骨干队伍,通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全县种子生产经营企业和基地农户的生产技术得到有效提升,种子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优质企业不断涌入,2024年入驻企业48家,制种组合103个,其中生产面积1000亩以上的21家、500亩以上的50家。

结合祥云实际,探索“公司+基地+种植户”的生产模式,形成种植、土地流转、务工等多元化增收。2023年,全县种子生产面积4.85万亩,产值1.7亿元。基地套种1万亩,晚秋种植贡菜、大蒜近1万亩,“制种+”增收约2亿元,实现了企业和基地互利共赢局面。2024年,全县种子生产面积5.2万亩,预计产种2037万公斤,产值2亿元,“制种+”预计增收3亿元。

祥云县耕地面积50.81万亩,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2.32万亩,年均降雨量810毫米,年均气温14.7℃,年均日照数2623.9小时,年粮食播种面积约51万亩,粮食总产21万吨,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也是云南省主要制种大县之一,是玉米制种、水稻制种良繁、麦类豆类良繁理想之地。“十四五”期间,大理州将祥云县作为洱海流域产业转移和人口疏解的重要承载区,祥云县抢抓省州对祥云发展定位,以实施云南大理祥云玉米良繁基地建设项目为契机,积极争创国家级种业大县,全面提升制种基地“五化”水平,着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农作物制种基地。



图文作者 通讯员环志祥

责任编辑 严 雪

图文审核 李志刚 张敏来

图文总审 胡林果

讲好祥云故事 传播祥云声音

投稿邮箱 3109820189@qq.com

媒体地址 祥城镇龙溪小区308号

法律顾问 自学礼 杨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