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墨西哥到中国:一粒玉米的传奇旅行
玉米,可以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年的4、5月份就到了北方一年一度开始新鲜玉米尝鲜的季节,直接煮着吃、烤着吃、炖排骨等都非常美味,平时的松子玉米、玉米面粥、玉米饼、爆米花都是常见的玉米美食。

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中国排名第二。2019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47.01百万吨,占比31.3%;中国玉米产量占比23.5%。2019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为41284千公顷,达到26077万吨,单位面积产量达到6316公斤/公顷,而玉米在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第二位。可以说玉米不仅与我们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同样在我国粮食安全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尽管玉米现在是我国的主要经济粮食作物,但是却并不是中国的原产地,它与花生、番茄、辣椒、马铃薯、菜豆、西葫芦、西洋参、地瓜、南瓜、木瓜、向日葵、菠萝等都是舶来品,也都是美洲漂洋过海辗转传入中国的。


这还要归功于中国指南针的发明。大约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也就是明朝时期,因为中国北宋时期指南针的发明,大大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哥伦布新航路开辟,发现新美洲大陆,
整个美洲和世界的联系都变得更加密切起来,而这些农作物此时从美洲相继被引入中国。
明朝是美洲作物在中国的萌芽阶段,除了个别美洲作物和个别地区,它们基本上在整个中国都没什么影响。清代的中后期则是美洲作物在中国的狂飙发展阶段。直到民国时期,基本上奠定了今天的分布格局。
玉米的起源
有一种说法:欧洲是小麦文明,亚洲是稻米文明,拉丁美洲则是玉米文明。而墨西哥及中美洲,正是玉米的发源地。据考古发现,早在1万多年前,墨西哥地区就有了野生玉米,而印第安人种植玉米的历史也已有3500年。考古学家已经在普埃布拉州特瓦坎谷地发现了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1540年之间玉米文化的遗迹,表明古印第安人如何在狩猎活动日渐稀少的同时,逐渐开始采摘野果并过渡到人工种植玉米的过程。

悠久的玉米种植历史,使墨西哥人对玉米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的锤炼达到了极致。在墨西哥,不仅有白色的玉米、黄色的玉米,还有深蓝色的玉米、墨绿色的玉米、紫红色的玉米,还有红、蓝、绿、白、黄间杂排列的五彩玉米。墨西哥人制作的玉米食品的种类也丰富得数不胜数,并且还不断有新的创造。

玉米崇拜一直是墨西哥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
对墨西哥人来说,玉米不仅仅是食物,而是神物,是千百年历史中印第安人宗教中崇拜的对象。古印第安神谱中,有好几位玉米神,例如辛特奥特尔玉米神、西洛**神、科麦科阿特尔玉米穗女神等,他们都象征着幸福和运气。墨西哥民间有许多关于玉米的神话和传说,都将人类的起源与玉米的发现连在一起。印第安人的传说认为,在远古时代,以克特萨尔科阿特尔和特兹卡特里波卡为主的诸神在反复争斗中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在第五个太阳普照大地的时候,人类才从吃树木果实和植物发展到食用玉米。在玛雅人的神话中,人的身体就是造物主用玉米做成的。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把土著人称为“玉米人”。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总能把一切搞得风生水起,就如同从新中国的一穷二白,愣是做到现如今具有全球制造业最完整的产业链条,制造业规模居全球首位,是全世界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世界500余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余种工业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尽管将舶来的玉米做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玉米的开发利用却是做到了世界前沿。
玉米杂交种的普及率 95%左右,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作为中国人,一提到粮食问题,第一个涌入脑中就是***先生,一个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备受尊敬的科研家,其实还有一位被称为“中国最有钱的农民”——李登海,他在粮食界的地位和***齐平,被誉为杂交玉米之父,是中国杂交玉米科研的顶尖人才,他使我国杂交玉米的高产能力由不到700公斤提高到了夏玉米亩产1400多公斤和春玉米亩产1600多公斤,创造了夏玉米世界单产记录和多次刷新春玉米的高产纪录。

***与李登海
玉米综合利用和深加工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玉米本身除直接食用和作为养殖饲料外,可加工成玉米淀粉、玉米蛋白粉、玉米胚芽油、玉米淀粉制糖、玉米酿酒、酒精等;利用玉米秸秆做动物饲料、生产沼气、生物质燃料、有机肥、造纸等;玉米芯可做植物炭、麦芽糖、清洁粉、活性炭、柠檬酸、宠物垫料等;玉米须被中医所用,具有保健用途,有着“一根玉米须,堪称二两金”之说;玉米皮是编织品的理想材料,用其编织的坐垫、提篮、门帘、地毯等各种器具,因其环保、透气等特点广受人们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