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吃玉米面发糕和钢絲面的年代

什么叫发糕和钢絲面?年轻人一定很奇怪吧。可现在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吃过发糕和钢絲面,他们会记忆犹新。

上世纪的几十年,国家给城镇居民和厂矿企业的人,供应的是百分之七八十的玉米面,百分之二三十的九O粉(一百斤小麦磨九十斤面),又黑又粗。

各单位的食堂发挥炊管人员的积极性,把玉米面放在大盆内加水,放上发面的酵头,把面搅成硬糊糊,等面发好后,把大蒸笼里铺上笼布,把发面倒进蒸笼摊开,用菜刀摸平摸光,把蒸笼抬到蒸锅上蒸,等蒸熟后,把蒸笼一层又一层地抬下来,把馍切成长方块,之后卖给职工吃。这种馍松软好吃,职工给起了个发糕的名字。

刚吃发糕时感到好吃,时间久了,人们吃腻了,感觉枯糙无味,想着能换个新吃法该多好。

各地的粮食部门牵头,委托各地的机械制造厂,研究制造玉米面的压面机。在不长的时间内,各地造出了形状不同,但工作原理和功能相同的玉米面压面机。把和好的玉米面塞进机器里,启动机器,利用机器的高温挤压,玉米面条就从面条的出口挤出来了。这面条是圆的,好长好硬,有三毫米粗。

把玉米面条下到锅里,煮好长时间就熟了,但仍然很硬,牙好的人要拼命咬着吃,牙差的人吃一顿饭要好长时间。由于这玉米面条硬的象钢絲,人们给起了个钢絲面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想出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钢絲面放进凉水里泡一下,然后放进蒸笼蒸,二是在压钢絲面的时候,少掺点白面,这两种方法做的钢絲面绵软多了,也吃起来顺口多了。

后来,国家的粮食供应转变成白面百分之七八十,玉米面百分之二三十,结束了吃发糕和钢絲面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