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姑」收小麦、种玉米

今天家里的小麦开始收割,收割完就要接着种玉米,简单来说就是这个麦收的季节,就算结束了。

自己不想参与收麦子的事情,对于这项工作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感觉,自己曾经连续的参与过几年,只是想留住一些行将逝去的感觉。

去年开始自己就不想再找这个感觉,自己要开始去寻找如何在城市里面生存的方法,城市化的进程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无论这个历史的进程如何的光怪陆离,但是最终大部分农民要进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有时候可以想想未来的农村会怎么样,那种封闭的状态肯定是要被打开,开放包容日后在农村也会成为一种常态的存在,只是这种开放包容的程度,可能会有差别,但是最终还是要向开放的轨道上面来。

农村小村庄的搬迁,应该直接一次性搬到城市边缘来,而不是简单的更换离原来村庄不远的地方,这种人口集中的搬迁,除了节省搬迁的成本以外,其余的问题还是跟没有搬迁前的状态差不多,其实是无意义的。

如果搬迁只是为了让农民住上集体性的楼房,只是离原来的老家几百米的地方,这样只能是对农民的一种更深的压迫,而不是一种生活方式上面的解放。应该让搬迁的农民,离城市越来越近,既可以让他们找到工作的机会,也可以让他们快速的融入城市文明。

社会的发展,住上好一点的房子,过上干净一点的生活,离开农村那种沉重的体力劳动,这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都会成为基本的生活起点,而不再是一种生活的追求,不能在作为农民搬迁的出发点,这是极其短时的行为。

让农民离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让农民不再靠种地生存,是社会进入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只有让农民脱离土地可以生存,才等于给农民真正的解放,才可以让农民真正的融入到城市文明之中。

观察我们的父辈,看他们的生活习惯,看他们对待这个世界的态度,就可以知道农村那种封闭的生活环境对他们的压迫有多么的深重,不是他们不想改变,也不是他们不想生活的更好,而是那种封闭性环境下生存时间太长了,任何的改变都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现在农村收麦子已经不需要,向以前那样要忙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很多人都选择不在种地,有条件的出远门打工,没有条件的可以在附近打零工,这种物质条件的改变,才是农民思想解放的基础。

曾经写过类似《依附关系,一种社会关系的定在》观点基本都是一致的,可能说法不同,但是出发点是一致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观点越来越明而已,虽然故事的起点,只是自己今天家里收麦子,自己没有参加而已。

倒地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