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加持助江苏南通通州区鲜食玉米产业升级

日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专项“江苏省鲜食玉米产业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测产观摩会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举行。在通州区刘桥镇尹家园村的江苏省特粮特经作物(玉米)超高产攻关示范方,专家组对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作所最新选育的5亩白甜糯玉米新品系“苏科糯1901”进行测产,平均亩产达到1311.2公斤(带苞叶),商品穗率达到80%。专家组表示,在前期多阴雨天气环境下能达到这个产量水平已经很了不起。

图为专家组在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对白甜糯玉米新品系“苏科糯1901”进行测产(李渊 摄)

听到测产示范方数据,江苏嘉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浩乐得合不拢嘴,他没想到与江苏省农科院共建亚夫科技服务通州工作站才半年时间就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嘉安公司有鲜食玉米种植基地3000多亩,开发的“嘉安”牌速冻甜糯玉米深受上海、江苏等地消费者的喜爱。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种植的原鲜食玉米品种出现了退化,抗病性、产量、商品性等方面都大不如前,公司急于寻找一款与原品种加工工艺相近的品种进行更替。2020年12月19日,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通州工作站揭牌成立后了解到嘉安公司的需求,主动与企业对接合作。

“工作站推荐了省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小红花糯品种‘苏科糯12’。这个品种成熟早,糯味品质优,籽粒红白相间,色泽好,果穗均匀,适合加工。”吴浩说,待品种更替后,公司速冻玉米产品年加工量可以从600吨提升到1000吨以上,利润也将大大增加。除了“苏科糯12”,公司目前还在试种“苏科糯1505”“苏科糯1501”等新品种,其中“苏科糯1505”为黑甜糯玉米,适口性好,富含花青素和硒,营养价值高。

图为江苏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通州工作站副站长孔令杰向专家组介绍试验田情况(李渊 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亚夫科技服务通州工作站副站长孔令杰介绍,除了推广新品种,工作站还围绕“提高鲜食玉米商品率,增加农民种植收益”这一目标,进行了鲜食玉米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的推介,包括节本增效技术、绿色综合防控技术、周年供给均衡上市技术、保鲜加工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例如当地农民以往习惯采用单穴双株方式种玉米,工作站建议采用单穴单株方式进行播种,使得玉米鲜穗的商品性从以往的不到70%提高到80%以上,增加了农户收益。孔令杰提醒,最近正是鲜食玉米的收获期,大户要注意抢抓时效采收,并及时与加工企业对接。

刘桥镇尹家园村八里渡家庭农场农场主徐标说:“以往我种的鲜食玉米都是直接卖给经纪人,随行就市,批发价格很不稳定,为1.6元~2.4元/公斤,一旦遇到集中上市期,甚至还卖不出去,损失惨重。而通过工作站牵线搭桥,我与嘉安公司签定了订单协议,工作站还对我进行标准化生产指导,不但不愁鲜食玉米没有销路,而且价格也比以往卖得要高,今年种植的‘苏科糯12’平均产量为800公斤,每公斤成品穗批发价格为2.9元,粗略估算,每亩利润能达1000多元。”目前工作站已经对20户种植大户和新型经农业营主体进行技术帮扶,规模近2000亩。

图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在会场肯定通州工作站半年来的成绩(李渊 摄)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成果转化处处长顾军认为,亚夫科技服务通州工作站虽然才成立半年多时间,但是成效显著。他表示,通州工作站通过亚夫科技服务专项的实施,将江苏省优异鲜食玉米品种、技术、模式进行示范推广和产业化运用,在生产和市场上收到了热烈的反响,对推动通州地区鲜食玉米产业发展和带动农民更好地致富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记者 张伟伟 通讯员 李渊 王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