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转基因谣言的真相
目前,较为流行的关于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作物的谣言,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谣言是关于阴谋论的。例如,转基因技术是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武器”,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只卖不吃等。
第二类谣言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例如,食用转基因作物会造成人和动物不孕不育,影响人类子孙后代健康等。
第三类谣言是关于转基因作物的环境安全性的。例如,转基因大豆毁掉了阿根廷农业,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会导致“超级杂草”出现等。
第四类谣言是关于转基因作物认知的。例如,市场上销售的“圣女果”、紫薯、彩椒、甜玉米等产品都是转基因产品。
这些谣言的产生和传播,主要是由民众对转基因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以及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媒体片面、夸大和不属实的报道对大众产生了严重的误导,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那么,与这些谣言有关的真相是什么呢?
传统育种技术实质上就是人类对作物的基因进行筛选,并由此诞生了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出现是科学和农业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使用这一技术的目的是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并不是所谓的它是其他国家针对中国的“武器”。美国食品业相关协会的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市场上75%~80%的加工食品含有转基因作物相关成分。转基因作物及其加工产品已成为美国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谣言,是传播最广的一类谣言,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受到关注的争议事件有巴西坚果与转基因大豆事件、普斯陶伊马铃薯事件、叶尔马科娃实验、转基因玉米“MON863”事件、转基因玉米升级事件、俄罗斯之声转基因大豆事件、“先玉335”玉米致老鼠减少及母猪流产事件、血液中能测出Bt抗虫蛋白事件、转基因玉米诱发肿瘤事件等。这些事件均被证实是实验方法选择不恰当、实验设计不严谨或设计错误、样本量选择过少、虚假新闻等造成的。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证据可以证实转基因食品会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以及生态环境产生有害影响。
根据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的统计,截至2018年,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排名前五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巴西、阿根廷、加拿大和印度。这五个国家转基因作物平均应用率已经接近饱和。例如,美国为93.3%;巴西为93%;阿根廷甚至接近100%。转基因技术为这些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96—2016年,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共获得了1861亿美元的经济收益,收益最高的国家是美国(803亿美元),阿根廷(237亿美元)次之。
种植转基因作物还带来不小的环境效益。据统计,1996—2013年,种植转基因作物为粮食安全、可持续发展及减缓气候变化等作出了贡献,增加的作物的产量超过4.42×108t,节省了农药5×108kg,更好地保护了环境。仅2013年一年就减少了2.8×1010kg的CO2排放,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减少农业的生态足迹。
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并不会导致“超级杂草”出现。出现所谓的“超级杂草”实际上是对除草剂的滥用导致的。换句话说,不当施用任何一种除草剂,都可能导致“超级杂草”出现。
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不会成为无法控制的“超级杂草”,种植转基因抗除草剂作物也不会使别的植物变成无法控制的杂草。
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绝大多数的作物新品种都不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而是在自然演变的基础上,结合传统育种技术培育的新品种。例如,市场上销售的“圣女果”一般泛指小型番茄类产品,这类番茄的主要品种包括“圣女”“千禧”“京丹1号”“樱红1号”等,均为我国科研人员通过常规育种方式培育的品种。紫薯是甘薯的一种,它的块根中花青素含量十分丰富因而呈现紫色,它和彩椒、甜玉米都是通过杂交育种方式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