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市现代林业产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模式推动高质量发展
中新网广西新闻5月16日电(杨家阳)近年来,横州市人大创新代表工作,注重在产业链上建好、管用、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等平台,丰富和拓宽代表为民履职的渠道和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在助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的作用。
建设横州市现代林业产业园,是横州市委市政府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农林产品加工产业打造成为超百亿元产业的具体举措。为更好服务林业企业发展,横州市人大在产业园石塘基地内建设横州市现代林业产业园人大代表联络站。联络站点服务大料村委、古逢村委和镇直单位等,自建好并投入使用以来,围绕优化营商环境、乡村产业发展、基层社会治理等工作,积极探索“联络站+”工作模式,依法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
联络站+优化营商环境
“为更好服务企业发展,建议横州市政府完善好现代林业产业园基础设施。”2023年在联络站开展“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高质量发展”民情沟通会上,横州市人大代表陈姗姗经过前期充分调研后提出意见。联络站积极发挥“监督岗”的功能作用,对代表建议及时进行交办。代表建议得到部门重视并加以解决,年内开展了110KV广郁变电站的建设工作。联络站对办理工作及时跟进监督,组织代表深入110KV广郁(青铜)变电站项目建设现场开展调研。
上横高速公路是上林县、宾阳县、横州市直接联系的纽带及沿线地区通往大湾区的通道之一,公路经过石塘镇并在集镇附近开设有一出入口。联络站的负责人农承灵认为,项目建成后,对拉动石塘镇经济,带动石塘镇乡村振兴将具有重要作用。联络站找准人大参与工程建设的切入点,围绕改水、改路、改涵洞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急难愁盼,积极开展走访群众活动,察民情、听民意、集民智、汇民生,助推了一批民生问题的解决,改善了沿线村民的交通条件,满足了群众的排水灌溉、防洪抗汛等诉求,完成“三改工程”征地35亩,协调临时用地47亩,改水15条、改路11条、改涵洞8个。
联络站+乡村产业发展
石塘镇地处横州市西北部,地势平缓,比较适宜农作物的种植。近年来,该镇积极发展“三甜三大”产业(甜玉米、甜甘蔗、甜水果,林业大镇、蔬菜大镇、畜禽大镇),全面实施振兴乡村战略。联络站服务的大料村委和古逢村委,群众有种植甜玉米和蔬菜的传统。联络站充分发挥“宣传站”功能,围绕提高种植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等课题,常年组织农技专家和技术人员到站开展技术培训活动,走上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种植户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驻站的人大代表有些也是产业的带头人,他们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示范带头作用,助推农业发展做大做强。石塘镇人大代表韦振然在管理好自家种植西瓜80亩的基础上,还时常走到其他种植户田地,帮助察看生长情况,指导农户科学管护。
“2023年,古逢、大料两个村委西瓜种植面积近7000亩,亩产约3000斤—4000斤,收购价钱是1.8元,创下西瓜收购价格的新高,瓜农每亩增收1000—2000元。”联络站负责人农承灵表示,西瓜、蔬菜等农产品从采摘到上市需要很畅通的物流,才能保持新鲜,联络站会同其他部门一同发起大料村委旺宅村农产品交易中心。在农产品交易旺季,交易中心车水马龙、人声鼎沸,交易异常火爆。
联络站+基层社会治理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工作重点。联络站与基层立法点深度融合,与驻站“三官一员”进站服务群众相促进,善借“三官一员”与人大代表形成助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的合力。联络站根据行业的发展需要,常态化开展职工权益保障、劳动合同纠纷、法治宣传教育、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活动,为营商环境提供法治保障。“三官一员”不断深化活动内涵,发挥好人民服务员、法治宣传员、司法联络员、治理网格员、立法辅导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宣传法律法规,收集涉法诉求,畅通民意渠道,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治理。2023年以来,驻站人大代表和“三官一员”参与普法宣传、纠纷调解等活动6起,有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基层治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