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玉米下调350元拍卖启动,玉米市场直接“炸锅”,要大跌?

昨天“甘肃平凉国维和陕西蒲城国维,同时一次性的上涨了6.5分钱”——成为了网络玉米市场热议的话题。面对这么大的涨价幅度,东北农民听到后的第一种反应:“我们这里没粮了,玉米涨价是理所当然”;第二种反应:“他们涨多少,与我们也没有关系”;第三种反应:“真的假的?又不会市场炒作吧!”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看看大涨了6.5分钱之前的原始价格是1.135元,折合干粮2270元/吨。涨价后为1.2元,折合干粮2400元/吨,相当于上涨了130元,对不对?

1,我们看一下这两个省最近的天气状况:从今天开始,这两省市将面临大面积的降雪天气,而且这种天气要持续5天的时间,还要面临大降温,这两种天气因素叠加会导致交通运输受到限制,说明什么?

2,这两个地区基层的粮商收购价格与这两家深加工企业的价格相对持平,也就是说粮点要高于深加工的价格(属于倒挂行情),如果企业不涨价就不会收到粮,涨价的目的就非常之简单,先要锁住周边的粮源

3,从地理位置来看,四川、陕西与甘肃是一个产业链条,外省地区的粮源+汽运+各种费用,如果不用高价来吸引粮源的话,根本就收不到。如同我们东北一些地区的增储收购价格一样,当地没有合格的粮源,想要完成任务,只有一个办法,涨价,把周边合格的粮源吸引过来。

所以,您说,这样的涨价算不算是一个“空涨,也可以说是“昙花一现”,只要把车吸引过粮,落价是大概率涨价是小概率事件,与东北正月初三京粮龙江+青冈龙凤一样,都成为了市场的“炒作明星”——名也出了利也得了可谓是“一箭双雕”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排列组合就是创新一边大涨6.5分钱”刚刚被按下葫芦另一边进口玉米拍卖下调350元又起了瓢,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又一次把玉米市场搞得“乌烟瘴气”、“当头一棒”,原文如下:

“汇易消息:2月21日某储粮进口玉米拍卖重启,并改为邀标,据悉,重启后首轮拍卖起拍价2300元/吨,地点湖南、湖北。此前,湖南、湖北拍卖底价为2650元/吨。这意味着,中储粮进口玉米拍卖重启后,拍卖底价进一步下调350元/吨。


回顾:2023年11月27日,进口玉米拍卖底价下调50-100元/吨:辽宁地区调整为2450元/吨,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地区调整为2600元/吨,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地区调整为2650 元/吨。

2023年12月下旬进口玉米暂停拍卖。”

对于这则消息,不同的人不同的解读,但也更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呢?

1,对于别有用心想收粮的人——进口玉米拍卖本身就是一个话题,现在又下调350元,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理解,明显就是“打压市场”,如果他想利用这个“故事”来制造舆论和恐慌,如同曾经火遍全国的一条广告语,小编的改良版:“哪里蒙圈点哪里,so easy!”

2,对于粮贩子、烘干塔和贸易商——他们会被这条消息最浅表的字面意思所误导,情绪上受到影响,极有可能会让他们对未来的行情不看好,再一次陷入了“自我怀疑的循环”之中——难不成,我又看错行情了?我又存错粮了?

3,对于最朴实的农民朋友——不论是手中有地趴粮还是栈子粮,嘴上的倔强早已无法掩盖内心的慌张,如果听到或看到错误的“解读”,基本就是“中计”,极有可能会错判行情,慌不择路卖粮,导致自己的收益再一次受到损失

综上,市场中的各种“烟雾弹”,早已经让大家应接不暇。但,越是在这个时候,我们越要冷静,不要被市场的情绪带偏,理性的来分析这则消息。

1,首先,我们看一下这则消息“回顾”时间点和价格,在2023年的11月27日,进口玉米拍卖的底价,辽宁地区2450元/吨,河北等地2600元/吨,安徽等地为2650 元/吨——请问,对于进口玉米来说,这样的价格与那时那景国内玉米价格相匹配吗?换句话说,有性价比吗?没有。没有的结果是什么?流拍,而且一直大量的流拍,这才有了12月下旬暂停拍卖

2,国内的玉米价格12月份起开启了“整体划一”式的大落价,而11月份拍卖底价拿到现在(今时今日)再来拍卖,与真实的市场更不能匹配,想要实现成交,而且是必须成交,结果就是必须要下调拍卖的价格

3,这则消息中有两个字非常的“耀眼”邀标,从字面的理解就是:邀请一些企业来进行拍卖,说明什么?是不是有点类似于陈化稻谷的拍卖,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要有价格性价比,更重要的是指定一些企业来进行拍卖,否则根本无法成交。

小编个人的理解进口玉米不可能大范围、大面积的在全国使用,换言之,不会影响国内玉米的使用量级和改变行情走势,它只是市场中的“群众演员”没有必要过度解读进口玉米的拍卖和价格下调

短期内对粮贩子、烘干塔和贸易商有情绪上的影响,注意是短期短期短期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对于农民朋友来说,不要被网络中那些夸张、夸大事实所欺骗(什么砸场子,什么落井下石,什么市场要变天),更不要被一些用心不良的人蛊惑或恐吓而恐慌——怎么来的,怎么回去,仅此而已,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正确啊。

农民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是2024年2月20日,“贵贱不卖,打死不卖,留着做爆米花”的口号从新粮上市喊到春节从春节喊到正月,喊来喊去,玉米价格也没有喊上去——一切的吹牛皮都是多余,因为市场不会惯着孩子,因为市场没有多与空,只有对与错

对于东北地趴粮农民来说,雨雪过后的气温骤降,再一次给了大家信心,但这种信心基本都是“从众”,随后也是一窝蜂的卖粮而结束,换言之,现在是给一些在大开化前不能长期存储卖粮的机会,抓住了就落袋为安,抓不住就吃锅烙,其因就是受制于天气的束缚无解

昨天小编在文章中已经非常清楚、明确的表述:“从现在开始到3月4日之前,雨雪大面积开化的概率非常之低”——也就意味着短期(10多天)的时间里,玉米价格没有太大的波动,因为基层的粮贩子和农民抢着卖粮的情绪已经被短暂的利好天气所搁置,体现最明显就是东北的港口、深加工到车量级也会相对应的减少或与需求平衡

同时昨晚玉米期货的反弹,也给了港口的涨价收粮的信心,有可能价格会上调。然而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总是长久的——从3月5日开始,缓慢的开化过程伴随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也就意味着相对惜售的情绪发生转变卖粮的群体开始增加,结果一望而知就是落价,而且极有可能最惨痛的落价,为啥?

最后一波倔强的地趴粮压力释放时间点,也是烘干塔贸易商港口最后一波抢收地趴粮的时间点,卖是你,不卖也是你,卖与不卖都要卖。

反观华北玉米市场,昨天深加工晨间到车量级才100台左右,在这种态势下,您说深加工能不涨价吗?肯定涨。这里就给出农民一个信号在3月初,玉米价格会一直坚挺,但过了这个时间段,玉米价格就会掉头向下。

也给出粮点和粮商另一个信号:当价格掉头向下后,该是所有粮商真正入市的时间,下跌的幅度大概(瞎蒙)为50~80元/吨左右,然后再行反弹→平稳→震荡→下跌→反弹→下跌,如此的反复,直至新小麦上市后,新的行情展开。(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正确,全当胡诌,俺这么一说,您这么一看,不要当真)

2024年2月20日全国最新玉米收购价格

河北德瑞:1.16元,落5厘

河南飞天农业:1.175元,涨1分

山东容海谷物:1.21元,涨1分

山东米能生物:1.21元,涨1分

山东盛泰药业:1.185元,涨8厘

山东天力药业:1.182元,涨5厘

山东柠檬生化:1.275元,涨5厘

山东福洋生物:1.189元,涨5厘

山东和洋生物:1.189元,涨5厘

山东保龄宝生物:1.177元,涨1分

山东寿光金玉米:1.185元,涨5厘

山东临清德金玉米:1.165元,涨5厘

山东沂水青援:本地1.21元,涨1分,烘干粮1.205元,涨1分

山东沂水大地:23水分以内1.21元,23水分以上1.19元,涨5厘

内蒙古阿旗国有粮库:14水分1.11元,20水分1.02342元,25水分0.95127元,保持不变

黑龙江依安象屿:30水分0.825元,涨5厘

黑龙江新和成:14水分1.03元,30水分0.8322元,涨5厘。

黑龙江肇东成福:三等14水分1.055元,30水分0.8524元,四等14水分1.045元,30水分0.8444元,涨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