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成“烤包谷”!村民房屋失火,民警消防抢出万斤玉米

派出所民警冒险扑救火灾(曾永兴 摄)
村民石某明,在家里使用烧柴火的方式烘玉米,因操作不当引发火灾,屋内很快浓烟滚滚,火势猛烈,极有可能危及到周边村民的房屋,接到报警后,民警和消防员快速赶来扑救,最终将大火成功扑灭,幸未造成人员伤亡。
“10月20日下午16时,我们接到辖区村民石某明报警称,他家的房屋已经起火,请求民警帮助扑救。”金沙县公安局桂花派出所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说,火情就是命令,救援刻不容缓,接警后,派出所值班民警、辅警全警出动,火速赶往现场并立即联系消防队。

消防赶到前民警用桶接水扑救(曾永兴 摄)
据参与扑救的民警介绍,他们到达现场时,发现石某明家屋内正在冒出浓烟滚滚,火势有向周围蔓延的趋势,并且周边还有村民的房子,如果火势蔓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将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我们立即疏散围观群众,组织现场救援。”派出所民警说,他们迅速分为三个小组展开工作。

民警和消防员铺设水带灭火(曾永兴 摄)
第一组负责对石某明家进行临时断电;第二组负责利用村民家中的桶、盆等工具,泼水和用携带的灭火器进行全力扑救;第三组负责清理路面障碍,为随后赶来的消防车开辟“消防通道”。很快,消防车和消防员赶到现场,救火工作紧张有序进行。
经过近一个多小时的奋力扑救,到当天傍晚,终于将这起民宅大火成功扑灭,从大火中抢出10000多斤玉米。由于此次火灾事故发现及时和处置得当,火灾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经有关部门初步调查,这起火灾的起火原因,是村民石某明用柴火烘玉米时操作不当所致。幸亏民警和消防员扑救及时,起火房屋没有造成更严重的损失。

村民家有部分玉米及物品被烧坏(曾永兴 摄)
扑灭火灾的当晚,桂花派出所民警对现场群众讲述了防火安全常识,指导村民在日常生活中该怎样防火于“未燃”。民警说,防火远远胜于救火,尤其是风干物燥的冬季,是家庭火灾发生比较频繁的季节,村民们一定要加强防范,避免引发火灾造成不良后果。
进入冬季,家庭日常做饭、照明、取暖等用火次数较多,空调、火炉等取暖设施的使用频率也较高,稍有不慎就容易引发火灾。如何更好地预防家庭火灾?10月21日,民警们向辖区居民普及了冬季防火“六不要”:
▲ 不要让家用电器带“病”工作:家用电器出现故障,一定要及时维修,千万不要让电器带“病”工作,以免引发火灾。另外,选好插座对避免火灾同样重要。
▲ 不要随意吸烟,注意安全隐患:一些居民吸烟不注意消防安全,如大风天室外吸烟、乱扔烟头、在一些禁火地点吸烟或躺在床上吸烟,很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 不要让儿童玩火,做好监护工作:一些家长往往对孩子防火教育不够重视、缺少告诫,加之儿童对引火物很感兴趣,使一些小孩在可燃物较多的地方用明火玩游戏。在可燃物附近燃烧烟花爆竹,用火柴或打火机在住宅内玩火,都有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 不要随地存放、使用易燃易爆危险品:家里经常使用和存放的易燃易爆危险品主要是液化气钢瓶、气体打火机等。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定,不要让孩子接触这些危险品。
▲ 不要用电暖器烘烤衣物:有的家庭为了增加室内温度,经常使用电暖器、电炉子等取暖设备,这类设备的用电量很大,温度也很高,有些人习惯用它们来烘烤衣物。事实上,这种做法危险性很大,不仅容易烤坏衣物,还容易引发火灾事故。
▲ 不要对阳台和窗户进行密封:为了保证冬季室内温度,许多市民将阳台和窗户进行了密封,这直接造成了室内空气无法与室外空气交替。一旦出现液化气泄露,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居民在使用液化气时,要确认气体阀门置于关闭位置。如一旦发生液化气泄露,要迅速关闭阀门,打开门窗;切勿惊慌失措,不能动用明火。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