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4小时从地里到库里 “国字号”鲜食玉米成熟开始采收加工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牟敏)8月27日,在位于高新区(新市区)小康路1号的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玉米地中,玉米联合收获机正来回穿梭收割、摘穗、秸秆粉碎,整个作业一气呵成。摘下的玉米穗刚满一车,就被运往附近的加工中心,经过加工后将进入保鲜库,从采收到入库,不超过4个小时。
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栽培种植的甜糯玉米,2023年被收录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鲜食玉米采用种、养、加循环农业模式,提升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这也让玉米的口感更好。同时中心采用国产先进采收机,采收效率高,1个小时后,玉米就能进入加工厂,在加工中采用标准化流程,4小时以内就能够入库,保证玉米新鲜程度。

8月27日,在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玉米地里,工作人员驾驶大型设备进行玉米的采收。记者石磊摄
中心持续引进优质品种,并应用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以及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实现鲜食甜糯玉米种植及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稳步提升甜糯玉米品质。今年,中心的甜糯玉米种植面积500亩,年产量约850吨。
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作物栽培研究室主任、高级农艺师唐勇说,从播种到采收,鲜食玉米的种植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在播种阶段,中心就通过播种机接收北斗导航信息,实现半自动无人化播种,这不仅解决了播行不直问题,还可以根据设定轨迹进行自动作业,高效率、高精度、高质量地完成田间播种。在管理、采收环节,也都是机械化。

8月27日,在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玉米地里,工作人员驾驶大型设备进行玉米的采收。记者石磊摄
“机械化采收一个小时能采收5到10亩地的玉米,大大提升了效率。”唐勇说,加上通过滴灌节水节肥,每亩玉米地成本能降低10%~15%。
收割机采收时,玉米穗与秸秆分离进入储穗箱,同时完成秸秆粉碎拉运到青贮窖,储穗箱装满后倒入拉运车运往加工中心。

8月27日,在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的加工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进行玉米的初加工。记者石磊摄
在加工中心,工作人员经过初筛、脱皮、精加工、蒸煮、包装等环节,玉米就将被送往保鲜库。
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种植加工中心主任龚凡说,加工中心致力于鲜食玉米加工,和种植、养殖相结合形成一套循环。目前玉米加工技术已有专利10多项,通过对设备的节能优化达到生产线的全程节能。目前加工中心主要加工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种植的玉米,每年加工250万到300万穗玉米。

8月27日,在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的洁净车间工作人员正在对玉米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记者石磊摄
“玉米加工生产线可以实现从剥皮到熟化的全程自动化,还能进行线上分级,确保玉米的品质。”龚凡说,玉米从采收到加工结束至入库,保证4个小时锁鲜。通过锁鲜的玉米,即使在反季销售,口感也能达到采摘当天的口感。
目前新疆玉维鲜农业科技中心的甜糯玉米已销售至杭州、长沙以及疆内多个城市,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