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玉米是我国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广泛,不仅可以作为粗粮食品,还可以作为食品加工原材料、工业酒精原材料,就连秸秆也能发酵作为青贮饲料,有着丰富的利用价值。玉米除适应性广外,还具有高产的特性。笔者总结了玉米丰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玉米提质增效提供技术参考。

一、品种选择
选择半紧凑型、耐密植、果穗筒形、结实率高、出籽率适中、无秃尖、苞尖性好、果穗均匀、无边际效应、抗病性好、不倒伏、适应性强、丰产性好的玉米品种,如“新中玉 801”“玉 808”“裕单889”“金玉579”“卓玉183”“贵卓玉10号”“西抗18”“山玉11号”“盛农3号”“正大999”“正大808”“迪卡009”“金玉819”“先达901”“正大608”等。各地也可根据种植习惯、土壤质地、机械化生产条件,选择“先玉335”等耐密植、宜机收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
综合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降雨量、光照情况等因素,选择最适宜时间段播种,确保培育壮苗。在光照、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将精选的玉米种子进行晒种处理,晒种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后再浸种20小时,摊开沥干后进行穴盘播种育苗,每穴播种1粒玉米种子。
三、播种方式
因地制宜选择育苗移栽或直播方式进行播种。育苗移栽包括营养球 (块)、穴盘、漂浮育苗 3种方式,采取等行距(60~70厘米) 或者宽窄行 (40厘米+80厘米)种植。直播需要在3叶1心期进行匀苗,双株留苗,大穗型品种直播密度为每亩(667平方米)3000~3500株,耐密植品种密度为每亩3500~4000株。
四、科学施肥
按照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3∶1∶2的比例,每亩施氮15千克、五氧化二磷5千克、纯氧化钾10千克。在玉米直播或移栽前施用基肥,氮肥占 20%~30%,磷、钾肥一次性施入。施用量按每亩施农家肥1000~1500千克,配合施用12%过磷酸钙40千克,或施用复合肥(15∶15∶15) 20~25千克。追肥一般在拔节期施用,以氮肥和钾肥为主,氮肥占20%~30%,结合第1次中耕完成,每亩可追施尿素10~15千克或复合肥(15∶15∶15)15~20千克。如果玉米有颜色发黄、植株发育不良等情况,可在抽雄吐丝后再追肥1次,每亩追施硫酸钾10~15千克或复合肥(15∶15∶15)10~15千克。
五、田间管理
直播玉米需要及时匀苗,播种后15~20天,需按照田间配置的行株距进行补种或匀苗。移栽玉米返青后也需要进行补苗或匀苗,保证田间密度。及时出苗后25~40天或移栽后15~20天,结合除草、施肥等管理措施进行人工中耕培土1次。隔25~40天,视情况再进行1次中耕。玉米进入穗期,需加强田间水分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墒情做好灌溉和排水工作,若雨水过多需要开沟排水,干旱严重则需要加强灌溉。
六、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
1. 农业防治。病害以大小斑病、纹枯病、丝黑穗病、锈病等为重点,虫害以地下害虫(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等)、草地贪夜蛾、玉米螟为防治重点。措施:强化秸秆处理,避免病菌传播;推广深耕灭茬技术,加强秸秆综合利用;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播种前对土壤消毒灭菌,降低病虫源基数。
2. 生物防治。
(1)采用成虫诱杀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期,使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在害虫防治区域内,有针对性地选择玉米螟、草地贪夜蛾等诱芯及配套诱捕器,1亩1套,集中连片使用。
(2)采用天敌控制技术。在害虫成虫羽化高峰期,每亩释放2袋松毛虫赤眼蜂和2茧周氏啮小蜂,对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3. 化学防治。
(1)药剂拌种。预防玉米茎基腐病,按1千克玉米种子用18%噻灵·咯·精甲种子处理悬浮剂1~2毫升,加水8~20毫升稀释;或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1~1.5毫升,加水10~20毫升稀释;或35克/升咯菌·精甲霜悬浮种衣剂1~15毫升,加水9~13.5毫升稀释。预防玉米丝黑穗病、蚜虫等,按1千克玉米种子选用21%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4~8毫升,加水15~20毫升稀释。预防玉米地下害虫、草地贪夜蛾、蚜虫等,按1千克玉米种子选用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 3~6 毫升,加水8~20毫升稀释;或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3~5毫升,加水8~20毫升稀释;或600克/升吡虫啉悬浮种衣剂2~6毫升,加水20毫升稀释;或35%噻虫嗪悬浮种衣剂4~6毫升,加适量清水稀释。玉米药剂拌种方法:将配制好的药液与种子充分搅拌,使药液均匀分布到玉米种子表面,阴干后按常规方法播种。
(2) 药剂防治。大、小斑病用25%阿米西达 (嘧菌酯) 1500~2000倍液或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纹枯病用5%井冈霉素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对玉米果穗以下的茎叶进行重点喷雾防治,连续喷雾防治2~3次,每次间隔7天左右。玉米茎腐病发病初期用 50%多菌灵 500倍液+96% 恶霉灵 3000倍液或 70% 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施基部2~3次防治。锈病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20%三唑酮乳油1500 倍液喷雾防治 2~3 次,间隔 7 天喷1次。在地下害虫防治方面,播种前对土壤施用50%辛硫磷颗粒剂,每亩撒施2~3千克,玉米出苗后用52.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进行全田喷雾或灌根诱杀地下害虫。在玉米螟防治方面,玉米心叶期施用3%米乐尔颗粒剂或1%辛硫磷颗粒剂,每亩用量1~2千克。
七、适期收获
玉米苞叶干枯变黄、籽粒变硬、乳线消失即进入完熟期,此时干物质积累最多,为**收获期。玉米收获后要及时晾晒,水分含量控制在13.5%左右,即可保存。
(文: 陈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