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亩产2900斤?咱们分析看看能否达到
从秋收开始以来,网上有人几次发文或视频,说种植的某品种亩产创历史纪录,亩产达2900斤。引起了几位老友的兴趣,大家聚在一起分析其真实性,探讨玉米高产的配套措施。现将讨论的意见分享给各位朋友,看看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

从产量结构看
大家都知道构成玉米产量的三大因素是:每亩穗(棒)数,每穗(棒)粒数,百粒重。从生产实践可知,在大田有一定密度条件下,每株玉米结一个棒,个别也有2个的,每亩密度3500~4000株,如果按平均每株结棒1.1个计算,每亩总棒数为:3850~4400棒。每棒粒数,一般为500~700粒,个别也有900粒的。我们取中间数值700粒。百粒重一般是26~28克,最重达30克,以30克算。计算一个棒子产玉米籽粒重为700×30%=210克,每亩产量3850×210÷1000=808.5公斤,4400×210÷1000=924公斤。以各项指标按最高数计算,理论产量最高才过924公斤,即1848斤,离2900斤还相差很远。
我们知道,在大田生产情况下,各项指标不可能达到最大化,实际产量也就不可能获得2900斤。即使在试验田小面积可以达到此产量,那也是使用了特定措施和条件下取得,只能说明该品种在生产上,一旦满足某些条件,有增产的潜力,而不是说种此品种就能亩产2900斤。

从产量与施肥的关系来看
按照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籽粒需要吸收纯氮3.34公斤,磷1.23公斤,钾3.26公斤计算,2900斤产量需要吸收纯氮120.8公斤,磷19.75公斤,钾55.42公斤。
帐是这样算,关键这么多的元素从何而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土壤基础肥力,二是施肥。先就施肥来说,肥料可以施下很多,但玉米根系的吸收能力是一定的,不会去超常规吸收养分,不吸收这么多的养分,是不可能获得2900斤产量。这是因为在一定范围内,多施肥产量就越高,但超出一定范围,不但不能增产反而有害。就像一个人一样,本来可担150斤重的东西,我给你天天多吃,你非得给我担400斤重的东西,这样能做到吗?玉米也是一样,施肥再多,也不能超极限发挥作用,得的结果只能会产生肥害。再说土壤基础肥力,它是高产基础。没有相当高的土壤肥力,要想亩产2900斤是不可能的。肥力超乎平常的,是不多见的。从玉米需要养分方面来分析,玉米亩产2900斤的产量可能性不大。
从叶面积系数看
“万物生长靠太阳”,玉米也不例外,由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才能获产量。而产量的高低与叶片的多少及接受阳光能力有着直接关系。这就引出了叶面积系数问题,什么是叶面积系数,就是绿叶面积与占地面积的比值。通俗地讲,每亩地上的绿叶可覆盖地面多少层,可以覆盖一层叶面积系数为1,玉米叶面积系数一般为4~6,最大时可以达到7,它的绿叶面积最多可以覆盖地面6~7层。问题又来了,当叶面积系数为7时,玉米产量在1200~1400斤左右。如果要达到亩产2900斤产量,叶面积系数必定12以上,除非玉米株高4米以上,这样的玉米恐怕是沒有的吧!所以说亩产2少2900斤的产量可能性不大。

总之,说玉米超高产的不外乎推销玉米种子。如果是真正的好品种,不用你过度宣传,靠种植户就可以宣传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