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青贮、黄贮+玉米该怎么选?不同质量玉米青贮的效果如何?
点 红 字,关 注 我
文章来源: 中荷奶业发展中心
中荷中心成立至今已由中荷双方团队共同完成22项科研课题,研究范围覆盖乳业全产业链,共计投入资金800万元人民币。牛精英联盟和中心意在培养未来复合科研人才,所以从2016年起让牛精英承接SDDDC的部分科研项目,历时整整一年,中荷奶业发展中心(SDDDC)首个交由牛精英学员完成的项目终于完成结题成功。
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如何?
不同质量的青贮,我们应当如何利用?
有哪些可以采取的饲喂方案?
为了找到这些答案,在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Ronald Zom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曹志军副教授的指导下,来自牛精英联盟的李璟辉、史海涛、刘晶晶和姜明明共四名动科研究生围绕“玉米青贮的营养价值和饲喂方案”这一课题展开研究。从2016年3月开始,经过选题、资料查询、确定研究路线、试验研究、结果分析讨论后,终于于今年3月份完成了全部课题工作。该课题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接下来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该课题的主要内容。
一、全国各地玉米青贮质量情况
玉米青贮的价格较低,且能大批制作并长期保存,是牧场最主要的饲料之一。玉米青贮的质量高低会对奶牛的生产性能产生直接影响。从过去的资料来看,我国玉米青贮品质与美国、荷兰等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玉米青贮中,淀粉含量是非常重要的指标。中国的玉米青贮如果在淀粉含量上能提高10%,每头成母牛可以减少玉米使用量1.7kg/天,从而降低饲喂成本2.6元/天(玉米减少量计算以20%DM全株玉米青贮为基准)。
然而之前玉米青贮品质相关的数据急需更新,因此我们收集了全国8个省份,16个地区共49个牧场的玉米青贮,检测了这些样品的营养成分含量,旨在更新中国玉米青贮品质的数据,为我国奶牛养殖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从上表结果看,我国玉米青贮质量较过去略有提高,尤其是ADF的含量明显降低,这有利于提高玉米青贮的消化率。然而各地区玉米青贮质量差异很大,部分地区青贮质量较差,淀粉含量非常低(最低10.6%),针对这部分地区,我们建议使用青贮添加剂来提高青贮质量。
二、玉米青贮VS玉米黄贮
我国从2009年起就是世界上种植玉米最多的国家,种植面积超过三千万公顷,而玉米秸秆作为玉米的副产物,每年的产量达到2.2亿吨。如此庞大的秸秆量,其处理一直是个问题,过去的处理方法之一是将其制作成黄贮,其优点是成本很低,甚至没有成本,因此在不少中小型牧场中,黄贮是颇受欢迎的一种饲料;但与青贮玉米相比,制成黄贮的劣势也很明显,黄贮中淀粉含量低,纤维含量高,消化率也较低,直接将其用于饲喂可能会影响奶牛的生产性能。
有许多研究试图通过一些物理化学手段来提高玉米黄贮的饲喂价值,如通过硫酸溶液处理玉米秸秆来提高木聚糖的溶解率以及纤维素的消化率、利用蒸汽和木聚糖酶处理玉米秸秆来降解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利用氨处理玉米秸秆来降低木质素含量等,这些方法虽然有效,但受限技术的推广难度,很难得到广泛应用。

黄贮和青贮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是否含有玉米,而青贮与黄贮+玉米之间的饲喂价值差异仍是未知的,因此我们在黄贮日粮处理组中加大压片玉米的比例,在控制等氮等能的情况下来比较黄贮与青贮日粮组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我们将30头荷斯坦泌乳牛分为黄贮+压片玉米组和青贮组两组,进行了2个月的饲喂试验,来比较不同处理组下奶牛的采食情况、生产性能以及经济效益。
不同处理组的采食情况和产奶性能

从上表结果来看,黄贮+压片玉米组的采食量是极显著大于青贮组的,但高出量并不多。两组的产奶性能以及饲料转化率都没有显著差异。总体来说,两组在采食和产奶方面差异并不大。

从经济效益来看,黄贮+压片玉米组比青贮组每头牛每天高2.1元。
综合两组的采食情况、产奶性能和经济分析,对于该牧场来说黄贮+压片玉米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一般来说,日粮的选择要综合玉米价格、压片玉米价格、玉米的营养成分和奶价来决定,并不是黄贮+压片玉米就一定优于青贮。
三、不同质量玉米青贮的饲喂效果
从饲喂试验的结果来看,在黄贮日粮中加大压片玉米比例,在采食和产奶方面与玉米青贮差异不大,经济效益甚至大于玉米青贮。但是当玉米青贮的质量不同时,是否会得到同样的结果呢?因此我们利用CNCPS模型来预测不同质量的玉米青贮与黄贮+压片玉米的饲喂效果。

从模型的预测结果来看,使用玉米青贮的预测产奶量基本要高于玉米黄贮+压片玉米。但当玉米青贮的质量非常差时(干物质22.7%,淀粉10.6%),其预测饲喂效果要差于玉米黄贮+压片玉米。由此可见,保证玉米青贮质量对奶牛生产性能很重要。
本平台分享文章内容仅做学习交流使用,版权归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