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十年代生产队时期栽培玉米

五六十年年代,没有水浇条件,没有机井,没有灌溉的抽水机潜水泵,农村人种地只能等下雨,特别是麦收后种玉米,天不下雨玉米是播种不上的。

五六十年代,遇到旱年,由于等雨,玉米播种的晚,那时人们都用些生育期比较短又早熟的玉米种子,生育期都是八十天左右,大部分地区都是选用白马牙,金皇后玉米自留种。

那时等到老天下了雨,也不象现在的人们一样,带着麦茬播种,而是先灭茬后播种,为的是更好的保墒。雨过天晴后,生产队的男男女女是最忙碌的,都到地里去锄地灭麦茬、播种。

那时没有农业机械,灭麦茬、播种都是依靠牺畜和人工,由牛马拉的耘锄把麦茬锄掉,或者是人工将麦茬刨掉,用耙把地耙平,然后人拉着楼播种。

玉米苗出齐后,等到三叶期就开始定苗,由于雨后地湿,杂草也长的快,人们为了定苗兼顾着除草,就用把锄开苗,开苗要四面见线,把刚出土的杂草锄掉。

在生产队时期,遇到雨水多的年份,锄草灭荒是主要的农活,下一次雨就要锄一次地。雨后天晴的太阳是很晒人的,天气是闷热的,人们锄地汗如雨下,锄草灭荒是最劳累最辛苦的活。

五六十年代,没有化肥,玉米苗期施肥都是用人粪、牺畜粪和旧房土、旧炕土。那时生产队为了鼓励人们拆除多年的旧房、旧炕,还按方丈量给于奖励工分。

五六十年代,收获玉米没有联合收革机,都是人工刨玉米,人工扒玉米,把玉米秸秆分给社员们烧柴做饭用。

五六十年代,没有玉米杂交种,没有水浇条件,没有化肥,玉米产量非常低。风调雨顺的年份每亩产量三四百斤,赶上了旱涝年份基本上没有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