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张家口高质量发展这样落地之万全——在求“新”求“变”中拔节跃升

在求“新”求“变”中拔节跃升——万全区高质量发展调研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万全大地上,这里又迎来崭新的一天——

满载鲜食玉米的车辆已经奔向通往全国各地的高速路;刚下线的90米长风电叶片正静静等待转运;右卫城也迎来第一拨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

沃野田畴,工厂车间,交织着汗水与智慧;城市街巷,古镇乡村,升腾着温暖的烟火气——一个拔节跃升的万全正款款走来。

走好弯道超车之路,用实干实绩回应人民的期待,万全区正在求“新”求“变”中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视频加载中...

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

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从谋新布局中开始

“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短板,在强优势和补短板中谋发展。”万全区委书记戴鹏炜说。

从自身资源禀赋出发,万全有什么?

万全区紧邻中心城区,境内国省干道交织、公路铁路交汇,有着5分钟上高速、20分钟到高铁站、30分钟到机场的便捷交通优势,拥有京津冀和晋冀蒙两大经济圈交汇点区位优势,可很好吸纳两大经济圈功能辐射和承接京津优质产业转移。万全更是我市重要的机械加工产业集聚地和市区重工业企业疏解地之一。这里农业基础稳固,特色农业产业集群不断壮大,被誉为“中国燕麦之乡”“中国鲜食玉米之乡”……

从城市发展来说,万全缺什么?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品质、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欠缺,农村综合实力偏弱;工业支撑力不足,经济总量小、产业层级低,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传统制造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比较高——万全党政干部始终对自身有着清晰认识。

“我们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之路;必须走生态工业兴区、先进制造强区之路。”戴鹏炜告诉记者: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带动,以西豪丽景高品质宜居新区、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全经济开发区、万全卫城文化产业园区、逯家湾创新融合园区、西北部乡村特色生态旅游片区为有力支撑的“一核六园”发展布局,是万全求“新”求“变”的突破口。

目标已定,聚焦“一核六园”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万全区用真抓实干连续打出改革“组合拳”,啃下创新“硬骨头”。

作为“一核六园”中的核心,主城区基础设施是否完善直接关系着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提升。在万全人的印象里,桥窄路堵曾是主城区的真实写照。从前,城西河上,东西方向只有一座桥。为了解决城区交通问题,2021年,万全同时启动旧桥拓宽、新桥开建工程。2022年7月,新桥建成通车,10月,由双向两车道扩宽至双向四车道的旧桥改造完成通车。

曾经,在万全区城南有一大片占地960亩的“城市之癣”。由于受架空线路等因素影响,这片土地不利于开发建设,久而久之,这里杂草丛生,私搭乱建严重。2022年,万全将此地片规划建设为张家口京张体育文化公园,当年4月开工。如今,公园集体育活动、山地景观和农田花海于一身,可满足游客健身、游览、休闲的需求,成为市民外出郊游的理想胜地。

为全面消除城市顽瘴痼疾,万全区委、区政府还以“零容忍”态度重拳出击,围绕110国道、207国道、迎宾大道等国省干道,先后组织30余次“双违”清理行动,特别是用两个月时间将全长9.5公里范围内30万平方米违建全部清零,有效整治110国道区域环境脏乱差和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同时,实施了110国道双向八车道拓宽改造工程,使主城区交通网络变得更加通畅便捷。

如今,万全路畅景美,城市品质逐渐提高,老百姓的幸福生活指数也在直线上升。

“对于‘六园’的规划定位,我们本着‘锻长板、补短板、扬优势’的理念,用‘争分夺秒干、快马加鞭跑’的态度谋发展。”戴鹏炜说。

园区作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万全区以张家口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万全经济开发区两大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保障,做实政策支撑,做优政务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了一大批重点企业和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同时,加快推进水、电、气等“九通一平”基础设施和雨污管网、绿化美化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园区建设发展提供保障。

曾经,万全有逯家湾和马连堡两大煤炭市场,占地面积4100亩。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煤炭市场逐渐被取缔。然而,空出来的土地荒芜,尘土飞扬,如何将其有效利用、放大利用?2020年11月,万全邀请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编制规划,打造逯家湾创新融合园区,成为万全又一个集高端信息技术为主的新型产业园区。

克服拆迁、资金、建设等难题,万全右卫城实现了一个月时间接待游客突破150万人次、单日游客流量峰值高达10万人次的“流量”。“引流只是第一步,以后,万全卫城文化产业园区将以‘文物保护+产业发展+非遗传承+科普研学+文化旅游’为运营定位,打通业态、服务、品牌等文旅发展‘经络’,发展文旅新兴产业,把握新质生产力发展机遇。卫城文化产业园区将成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新引擎。”戴鹏炜介绍。

对于西豪丽景高品质宜居新区和西北部乡村特色生态旅游片区的谋划发展,万全从“宜居”和“生态”上定位,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休闲娱乐场所、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发力,让片区呈现出全新面貌,进一步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

思深以致远,谋定而后动,一个个“万全之策”正勾勒出一条清晰的高质量发展轮廓。

蹚一条什么样的赶超路?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兴产业抢滩占先

产业是经济的命脉,是区域发展的核心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在戴鹏炜看来,区域经济要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必不可少。

在张家口明阳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总长度550米的叶片生产车间内,自动化设备与工人密切配合,一片火热的生产场景。

作为全球新能源500强企业,明阳是万全重点引进的重大优质项目,一期主要打造大兆瓦级风机和叶片制造基地,二期主要建设电控设备及变桨系统生产基地,三期主要发挥明阳智能头部企业的优势,以商招商,完善产业链上下游,形成全产业链制造集群。

张家口明阳智慧能源基地总经理刘春华介绍:“在一期项目建设过程中,万全区委、区政府在项目拿地、项目报规、开工手续办理方面给予了充分保障。项目从破土开槽到主体结构封顶,仅用92天时间,实现了‘当年组卷、当年拿地、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主体完成’的企业速度,2023年3月31日完成首台机组与叶片投产下线,项目总建设周期还不到300天。”

刘春华至今记得,为了让项目早一天开工,万全区委、区政府专门成立工作专班,相关部门领导深入企业现场办公,为项目建设创造了良好施工环境。正是当地政府的真诚和用心化成企业扎根当地谋发展的信心。

不只是明阳,万全区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紧抓后奥运经济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建成“首都两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等机遇,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张烟技改搬迁、三信同达等生产型企业200多家,其中中粮、国机、河钢、中煤、冀中能源、三一风电、明阳风电7个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的入驻,为万全高质量发展再添活力。

目前,万全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轻重装备车间已全部完工,累计签约项目58个,完成公司注册49家,生产运营项目31家,先后被国家体育总局、工信部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冰雪装备产业基地)”。

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直以来,作为传统机械装备制造大区,如何推动企业向智能和绿色转型发展,是万全区高度关注的话题之一。

万全区大力开展“万企转型”行动,从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智能制造等方面力促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企业加快转型步伐,迈上新的发展台阶。

这里先后建成院士工作站5家,引进千人计划、长江学者等高端人才120多人,其中院士5人。万丰冶金与北京科大合作研发的铜钢复合冷却壁项目,比纯铜冷却壁使用成本降低30%,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获得中国钢铁协会、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学一等奖,成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时,聚焦“载体创新”,万全创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5家,其中包含国家能源煤矿采掘机械装备研发(实验)中心、西山联创科技企业孵化器等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张煤机建成世界唯一煤矿采掘成套装备联动实验室;英迈特开发出全球最大生产能力全移动破碎站;长宇油缸研发制造出350公里/小时CRH2型动车组转向架动静载试验台,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3年,全区煤机、矿机、粮机等传统装备制造企业高技术产值达100.63亿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71家。

对于未来产业,万全区也谋划在先,布局靠前。

在逯家湾创新融合园区,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项目和信息中心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文献中心项目正在跑办前期手续,力争年内开工。

逯家湾创新融合园区占地面积4100亩,万全将该区域定位为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现代化园区,主要围绕“三大中心”,将广泛引进落地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未来,这里将成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与“窗口”。

铺一条什么样的惠民路?

走共同富裕之路,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29.9元10根大白糯,软软糯糯,大家放心买、放心购。我们所有的玉米全部真空锁鲜包装,保鲜度高达99%,纯天然,不加任何添加剂。”在天勤农贸有限公司直播间,主播正在销售鲜食玉米。

天勤农贸作为万全区本土鲜食玉米加工生产企业,年加工仓储鲜食玉米9000万穗,单日发货量达2万单。公司成立电商运营部,在各大线上销售平台拥有旗舰店。

被誉为“中国鲜食玉米之乡”的万全,像天勤一样不同规模的鲜食玉米加工企业有20多家,种植基地达18万亩,鲜食玉米产业不仅带动近万农户增收,而且提供近千个就业岗位和大量季节性用工,已发展成为万全区农民增收致富的“黄金产业”。

宇秀花是万全区北沙城乡德胜堡村人,就职于天勤鲜食玉米加工厂。她告诉记者:“我自己种植了15亩玉米,每亩地收入约1600元,在天勤工厂打工每月收入3000多元,一年纯收入5万多元。现在日子越过越好。”

天勤农贸有限公司副经理侯桂芳介绍,公司与10多个乡镇20多个村的4000多农户建立了长期订单农业关系,每年春季签订种植合同,确定收购价格,并给农民提供籽种、农膜等,极大保证了农民的利益。

同样,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是万全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万全区西北部山区多、耕地少、生态优,他们充分发挥优势,先后打造榆林沟越野部落、欢乐果亲子农场、白龙洞露营越野基地、慕野·星谷露营基地、连针沟机车露营基地、天路慕野·寒舍民宿等文旅项目,让不少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要说万全的现象级景区,非右卫城莫属。随着右卫城持续“出圈”,景区周边村镇600多人到此就业,甚至吸引众多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就连众多赋闲在家的农村妇女也念起了“生意经”。

今年62岁的宋美荣以前就住在右卫城边上,几年前她家拆迁后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楼房。以前靠打零工为生的她,如今在右卫城开了一家手工莜面店铺,吸引众多游人光顾。她告诉记者:“我最多一天营业额达到5000元,没想到生意这么好,右卫城火了,我们的日子也火了!”

同样是万全人,刘鹏则在右卫城开了一家扎染非遗体验店。刘鹏说:“在古色古香的右卫城,非遗体验一定少不了,我本身是做服装加工的,自从右卫城变成热门景区,我就开始自学扎染技术,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的店铺终于在7月正式营业。”

在游客中心从事前台工作的“90后”姑娘孙海霞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万全人,看到右卫城发展这么好,我毅然辞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决定回来发展,我相信这里有年轻人的用武之地。”

7月21日,万全右卫城举行了盛大的开街仪式,这标志着这座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古城,以全新面貌恭迎八方宾客。在这里,活动不断,演出不断,非遗集市、特色小吃、研学游玩热闹非凡,已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体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右卫城改变的不仅是自身面貌,还有人们的生活,以及人们热爱家乡、传承文化的热情……(张家口日报记者 张凤燕 孙浩楠 陈飞 通讯员 邢鹏飞)



编辑 帆帆

来源 河山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