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鲜食玉米碳标签亮相农博会

来源:【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

第二十三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下称 长春农博会 )8月16日起在长春农业博览园举行。本次农博会以“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交流合作”为主题,聚焦吉林大米、吉林鲜食玉米、吉林杂粮杂豆、长白山人参、吉林食用菌、吉林优质畜产品、吉林梅花鹿、精深加工产品等,集中展示吉林省180家企业的中高端产品和其他省份近200家企业的优质特色农产品,旨在为广大与会者提供一场“农博盛宴”。

17日上午,作为第二十三届长春农博会的主题活动之一,在2024吉林省农产品牌建设发展大会上,国内首个鲜食玉米碳标签发布。据悉,鲜食玉米碳标签是由北京数碳智合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吉林省绿色食品协会、吉林农业大学、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碳汇与生态价值评估技术委员会、中国生态食材东北产业联盟、吉林省吉乡贞品生态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东辽县双裕种植专业合作社共同核算签发,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为碳足迹核算提供技术支持,由中科天汉认证中心有限公司评定。

碳标签又被称为碳标识,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减缓全球变暖,促进低碳技术发展,将生产、供应和消耗的整个过程中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温室气体总量通过数字标签的方式向顾客说明。碳标签将使消费者更直观地了解所购买的商品排放的碳量,从而自主选择采购更低碳的产品,建立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低碳消费模式。碳标签制度是继生态标签、能效标签以及其他环保标签之后的一个全新的标签制度。

此次发布的鲜食玉米碳标签是我国首个玉米碳标签,也是吉林省第一个农产品碳标签。该鲜食玉米碳标签的发布是本届农博会“绿色创新”主题的具体体现,也是吉林省践行双碳目标,推进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全国每年种植面积达到6亿亩以上,占国内总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吉林省松嫩平原被誉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产量600亿斤左右。近年来,吉林省充分发挥世界黄金玉米带的产地优势,着力打好玉米精深加工牌,加快推进以中国玉米“硅谷”区域为中心的玉米产业快速崛起。

全国范围内,吉林省堪称玉米加工起步最早的省份之一,曾是中国鲜食玉米规模化、工业化最高的省份,全国首家速冻糯玉米生产企业、首家甜玉米罐头生产企业都来自吉林。有关人士认为,此次玉米碳标签的发布,对于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各环节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促进整个农业产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碳标签标注的碳足迹,是基于生命周期方法,对玉米从种植到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了精确计算。

在国家双碳政策引领下,市场消费也在走向绿色和低碳,低碳生活成为新风尚。在此情景下,具有低碳标签的农产品无疑拥有更强的竞争力。通过绿色低碳消费的引导,也助力企业和生产者采用绿色低碳技术,实现低碳转型,从而能够使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建立起独特的竞争优势,为生产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初审:李非璠

复审:郝彦青

终审:王海涛

本文来自【长春日报-长春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