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特色农业产业在大智慧时代背景下如何突破围城?

长白山特产智能产业的背景下如何突破围城?


2021年3月13日上午,吉林省各地长白山特色产业的创业者和研究者20余人齐聚长春,他们在一起创立了一个长白山特色产业联盟。要抱团取暖,突破围城,做大做强这个极具魅力的产业。


会议组织者王志强。


长白山在清朝时代,有180多个贡品进北京,这里既是满清文化的发祥地

也是满清的封地,封闭了几百年。这里的丰富物产及其丰饶,及具有魅力特色。到了集团化进行彻底的完整的梳理的时候了。让长白山的这些宝贝发挥出璀璨的光芒。


长白山特色农业产业的践行者马新财。


深圳、广东的外来人春节回家所采购的礼品,当中必须要有一棵人参。

那里的人们购买人参论棵购买。太珍贵了,当年一棵人参的价值,可以是几箱白银或黄金。现在人参进行人工种植,由于到处都是人参,这是技术改良了,土壤也进行了改造,生产技术上来了。河北、山东、黑龙江也都能种植人参了。这就有些可怕了。长白山特色人参被混淆了。

因为这些地方的人参回流到长白山的人参市场上销售,导致长白山的人参价值被严重的低估。这就呼唤着长白山人参需要建立自己独立的标准化体系,塑造严格意义上的品牌化管理。

长白山人参产业到了认真反思的时候。


真的很着急呀。许多的外来人并不懂长白山人参,却成了长白山人参的销售的大佬。这是一个严重的现象,长白山人只会生产不会销售,这是个**烦。


长白山的黑木耳为什么独特?

那是用杂木生产出来的。用木头生产木耳,这是超级的品质,口感就是不一样。一年亿袋木耳名不虚传。这个产业能够开发出来并形成自己的独立品牌特色是有理由的。走出去了,见到了外边的大世界。小木耳大市场,这是多么大的启迪。长白山除了木耳,还有更多的宝贝。

大家都来说一说,如何讲东北的这些宝贝销售到全世界。

规模小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小规模的生产行成不了大气候的销售模式。


长白山的特色大米,有两个地方是绝对的贡米,一个是通化县的西江,一个是松原的莲花泡子

生产贡米的地方,现在所生产出来的大米,并没有卖上好价钱。就是因为规模太小,单打独斗,销售模式过于单一,还有许多农户只能廉价销售水稻。南方人喜欢东北大米,但是,却吃不到真正的东北好大米。原因是有些所谓的东北大米弄上包装,卖高价,品质并不怎么样。祸害了长白山大米的好名声。有人在深圳现场给顾客做长白山的大米,一碗香喷喷的米饭,让人非常留恋。

用矿泉水来冲泡,这种感觉无与伦比。

这个小碴子味道绝对的是老味道。


东北最原始的玉米做出的小碴子可以用矿泉水冲泡就可以,这种玉米叫小粒红

六七十年代东北农民种植的老玉米种子。种子已经退化到了极限,生产量很低,但是味道纯正。产品开发出来了,不知道如何销售。

长白山有太多的这样的宝贝都是没有迈出自己独特的步伐。


红石林业局种植灵芝著名,灵芝狍子粉开发出来了。

直接销售不合法,因为这个东西需要生产执照,这个是药品的管控标准。自己贴牌卖违法,卖原料卖不上好价格。难受啊,好东西,自己不能直接获利,这个很遭罪。


说来说去,长白山的特色产业缺的是独立的标准化体系,缺的是人才,也缺乏资本,必须要进行资源上的整合。

因为有了独立的标准化系统,有了产品的规模化推出机制和大资本意义上的整合,才有出路。有了系统化的建设,长白山特色好产品必将畅销全世界,走向大江南北。


这是一堂大课,长白山特色产业人要做足功课,走过自己的河流不简单。

他们在这个春天里面相约,坚持自己的道路,奋力拼搏。无人喝彩,我们也要走下去,一定要找出自己独立的风格。孤掌难鸣的时代已经过去,因为团结就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