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要高产,先学会下面几种技巧,轻轻松松得高产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不仅具有单产高,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而且玉米品种较多,适应多种生态环境及栽培条件,在玉米的不同生育阶段。根据玉米生育时期发育的特点,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可以实现玉米高产的目的。以下本文对玉米良种的选用、处理以及整地等高产栽培技术分析如下。

一、选用良种

玉米产量是受玉米品种纯度的高低与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的,玉米1级种子的纯度每下降1%,其产量就会下降0.61%。高质量品种的选用是实现玉米高产的有利保证。

二、种子处理

1、晒种:选晴天晒2到3天,有利于提高发芽率,促进提早出苗,可减轻丝黑穗病。

2、浸种:浸种可促进种子发芽整齐、出苗快、苗整齐。方法有:冷水浸种12~24小时;50℃温水浸泡6~12小时。浸种应注意饱满的硬粒型种子时间可长些,秕粒、马齿型种子时间宜短;浸过的种子不要晒、不要堆放、不要装塑料袋;晾干后才可药剂拌种;天旱、地干、墒情不足时,不要浸种;种子被浸过的要及时播种。

3、药剂拌种:把1OO公斤种子拌上400~600克含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以防玉米丝黑穗病,也可用种衣剂拌种、包衣来防治地下害虫。

4、做好发芽试验种子处理完成以后,要做好发芽试验,通常要求发芽率达到90%以上,若略低一些,要酌情加大播种量,若发芽率太低,就要及时更换,以免播种后出苗不齐,缺苗断垄,造成减产。

三、整地

在前作收获后的春玉米要马上灭茬,施用基肥,冬前深耕。春玉米耕深通常以25~35厘米最好,具体耕深要因地制宜。如果土地上沙下黏或下沙上黏,耕层以下紧接着黏土层的,可以适当进行深耕;若土层较薄,下层为沙砾、流沙或者卵石层,则深耕不宜;上碱下不碱的,要适当深耕,在上面不要露出碱土。深耕有后效,不需要每年进行。在冻前深耕后的干旱地区,要及时耙耢,以防止跑墒。

四、适时播种

依据各地**节令来调节播种期。最早播种期以地温稳定在10℃~12℃时即可播种,最迟播期要保证采收期气温在18℃以上。采用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区,可比常年露地正常播期提前7~10天进行播种。

五、科学施肥

1、一次性深施肥

在肥力相对较好、质地较重、不漏肥不漏水的一些地块中尽可能采用一次性的深施肥,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把有机肥与全部的化肥在播种前结合起垄,一次性施入播种沟内,把肥料撒施到10~15cm的耕层中,要注意在这一环节使其与种子进行隔离,避免肥料过大烧种、烧苗。

2、基肥、追肥结合撒施

若土壤的肥力一般,质地较轻的地块中尽快采用基肥与底肥结合的方式施肥,可以选用撒可富或者是磷酸二胺加硫酸钾(氯化钾)玉米专用肥,将有机肥与全部磷肥、1/3氮肥、1/2~2/3钾肥作为基肥,在拔节与大喇叭时期要追肥,如果复混肥中缺少微量元素,可以在基肥中适当的加入2~5kg的复合肥或者是1.5~2.0的硫酸锌,提升土壤的肥力,改善种植现状,提高产量。

六、田间管理

1、要想达到吨粮田需及时补肥,要以肥保密,以密夺高产,所以,除施足底肥外,幼苗长到6~7叶时追第一次肥,亩施混合肥10公斤(尿素50%、磷肥30%、硫酸钾20%)。第二次追肥结合最后一次中耕追肥,亩施混合肥15公斤。也可在玉米5叶期和9叶期各喷一次富脉霖等喷肥,每亩每次100毫升,喷1~2次基本可代替化肥追肥(结合最后一次中耕追肥)。

2、通常在3叶期进行及时间苗、定苗间苗,同时注意移苗补栽,便于及时去掉小苗、弱苗、病苗、虫苗,这样可达到苗齐、苗壮、苗匀的要求。

3、若种植面积大,劳力不够,可采取化学除草方法,使用40%草杀特油进行苗前处理,尤其是玉米与大豆间作田,使用效果非常好。每亩用药O.5公斤,对防除玉米、大豆田一年生单子叶及双子叶杂草很有效的。

4、控制株高,在雄穗抽雄前7~10天改善株型,也就是在玉米大喇叭口后期进行一次喷施“玉米壮丰灵”,这样可使玉米提早成熟5~7天。每瓶可喷3亩地。

七、病虫害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种类繁多,分类较广,不同阶段都有发生,所以,玉米高产栽培对病虫杂草的控制不能忽视。

1、在播种栽培的前期要采取有效地防治对策,主要针对田鼠与土蚕;

2、在进入到大喇叭时期对玉米螟与粘虫的防治可选用双大粒剂进行点心;

3、对纹枯病要用井冈霉素进行防治,对大小叶斑病要用多菌灵、托布津进行防治;

4、在盖膜之前要选用有效地化学方法进行除草。

八、适时晚收

乳熟期、蜡熟期与完熟期为玉米的成熟期。完熟期籽粒达到生理成熟,体积最大,干重最高。此时适时收获,可以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收获的果穗经晾晒后脱粒清选入库。通常籽粒水分要低于16%才可进行安全贮藏。贮藏库房要干燥且通风,并时常进行检查,以防止虫蛀、鼠害与霉变。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栽培不是控制产量、提高技术那么简单的工作,而是非常强的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从每个环节着手控制与改善,增强、改善玉米种植水平与种植技巧,并提高种植人员的综合素质,以促进玉米产量的提高。

【总结】

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觉得有用,请在下方点赞、关注,转发给更多好友,感谢您的阅读和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