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高产,很容易掌握的三个小妙招
玉米被农民们叫做“苞谷”,这是它的俗名。为何如此称谓,黄豆豆想大概是玉米像稻谷一样在果实外面包一层外皮的缘故。玉米也是远方的来客,它的故乡在墨西哥和秘鲁。据考古学家鉴定,野生玉米在这些地区至少有8万年的历史。从墨西哥发现的7千年前遗留下的古老玉米植株断定印第安人在那时已经种植玉米。哥伦布发现***后,把玉米从美洲带回西班牙,称为“印第安种子”,并很快传到亚非各国。

玉米传入我国的时间大约在16世纪初,后来成为了我们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当时外国人把玉米棒子作为晋见皇帝的礼物,称其为“御麦”。由于玉米种植较晚,种植面积又大,所以又被称为第六种谷物。其实广义的“五谷”是泛指所有谷类而言。玉米是我们农民一定会种植的作物,因为它相对于别的作物高产,更好管理。
玉米很长一段时间占据着我家的餐桌,它真的是全身都是宝,在六七十年代,那个物质匮乏时候,中国人把玉米粒加工成各种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玉米面蒸窝窝头,露面鱼,蒸菜团子,玉米粉做玉米粑粑,煮稀饭,做蒸菜,一直到现在,玉米碎蒸菜还是我的最爱。那个时候,家里有玉米的人家在别人眼里就是富人,因为贫穷,如何添饱肚子才是大家的共同目标,直到现在国人受“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影响也根深蒂固。那么农户想要种植出高产玉米来,都用那些小妙招呢?

一,合理间苗,及时补苗。
玉米在初期种植阶段,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确保幼苗品质优良,间距合理,整齐不缺窝。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太多的时候玉米出苗率都很差,有的一窝三颗挤在一起,间距太小,有的一窝没有苗,空白一片地,还有的更本就是歪瓜裂枣,没有一颗可以留到最后的,这些情况必须重新采取补救工作,就是要合理间苗,间苗就是把间距不合理的苗拔掉,及时补苗,补苗就是要把缺窝的地方补上玉米苗。
间苗,补苗都要及时,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间苗太早,幼苗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你难以区分该留那一颗,不留那一颗。补苗太早,幼苗难以成活,补太晚,又会跟不上生长期,发育不良,拖延成熟期。

间苗,补苗其实可以一次性完成,等到玉米苗有两到三片叶子的时候来做最好。把间距太密集的幼苗拔掉,然后挑选出最好的补在缺窝的地方就好,时间最好选在阴天或者傍晚比较好,阴天没有太阳,幼苗容易成活,傍晚太阳落山,幼苗进经过一夜的露水滋润也比较容易成活。
二,补充水肥,中耕疏土。
玉米在生长的中期,也就是它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对水肥的需求非常大,所以要做好水肥管理。要观察土层的干湿情况,如果土地没有垧的话,最好给玉米浇水,及时补充水分。
玉米追肥要选择在大喇叭时期,一般是以尿素为主,也可加一些磷肥和钾肥,生长中期最好要喷打撒微量元素的叶面肥,尿素的话,追施量也不要过多,每亩10-15公斤即可,为玉米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追肥时,建议垄施,不要撒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追肥时,肥料距离和苗不要过近,一般去情况下,8-10cm即可。

玉米中耕疏土非常必要,经过浇水,或者雨水拍打的表土层,在夏季高温和太阳暴晒下,板结厉害,这样玉米根系难以呼应,影响玉米生长发育,所以要及时用锄头疏土,防止泥土板结,还能除去周边的杂草,给玉米周边围上泥土,保持水分,提高抗风能力,防止倒伏。
三,割头去顶,保留营养。
玉米在后期生长阶段,就是开花授粉,玉米坐果包浆期,是最为关键的提高产量阶段。为了玉米能好生长发育成熟,选择割头去顶,来保留营养,水分,还有后期需要的充足的光照,用于全部供给给我们需要的果实,生长膨大,提高产量。

割头去顶时间至关重要。必须选在玉米开花授粉,玉米开始坐果完成包浆之后,没经验的人最好在玉米地里不同区域选择几棵标本剥开小口来看,而我们村里的老农是不需要这样做的,他们只要观察玉米须的颜色就能准确把握割头去顶的时间,一般都是在玉米须变红之后。
玉米割头去顶的操作方法也必须得当。选择果实以上的第三节才最好,不能割到第二节,因为割断的那一节会枯萎死掉,离果实太近,有影响果实生长发育不良,或者也枯萎的危险。我们这里的老农民操作起来都是得心应手。
玉米高产的简单小妙招,你学会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