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玉米“一炮轰”施肥,能高产吗?是骗局还是新技术?
种植玉米想要高产,化肥的使用少不了,玉米在整个生育期中,所需要的营养,一小部分来自于土壤本身外,大部分都要依靠化肥来补充,没有了化肥,可以说庄稼的产量非常低。虽然近段时间,化肥价格较高,但是,从玉米生长需求来说,依然少不了。
大多数农户种植玉米,往往会采取底肥+追肥的方式,也就是播种时施用一袋100斤的复合肥,作为底肥使用(也有120-150斤的用量),等到大喇叭口期时,再追施一遍尿素,每亩大概20-25公斤,如果精细化管理,还有农户在抽穗期再追施一次尿素。

但是,近些年来,“一炮轰”施肥的方式,在多个地区开始流行。什么是“一炮轰”施肥?也就是玉米播种时,施用一次底肥,后续就不再追肥了,底肥的用量相对多一些,所使用的复合肥也有不同。是骗局还是新技术?
小帮手对于“一炮轰”施肥的方式,也进行了一定的了解,据部分农户说,主要的优势就在于比较省事,节省了一遍人工,玉米播种后,就不再考虑追肥的事情了。如果采取底肥+追肥的方法,多一遍人工,尤其是对于种田大户来说,几百亩、几千亩的农户,玉米追施一遍肥料,除了增加肥料成本外,人工成本也不少。
从玉米生长习性来说,生长很快,对于养分的需求较大,采取“一炮轰”施肥的方式,到了玉米生长中后期,营养是否还充足?玉米会不会出现早衰现象?这是不看好“一炮轰”施肥的农户,所关注的重点。

按照以往的种植方法,底肥+追肥的方式,底肥提供的营养可能不能支撑整个生育期的养分需求,而在喇叭口期追肥以后,营养相对比较充足,完全足够整个生育期内玉米的需求,有利于玉米后期抽穗、灌浆、成熟等需求,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如果是“一炮轰”施肥的方式,前期的影响供给比较充分,可能受影响不太明显,一旦到了灌浆期前后,可能就会出现营养不足的情况,导致玉米灌浆受影响,千粒重下降,也就出现了减产。
而在实际“一炮轰”施肥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底肥,则和平常使用的底肥不一样,或者说底肥用量不一样。比如使用同样的复合肥,采取底肥+追肥的方式,底肥的用量也就只用100斤。而采取“一炮轰”施肥的方式,底肥的用量,可能会增加到150斤(不是越多越好,如果底肥过多,有可能导致肥害)。

还有一点不同,“一炮轰”施肥采用的肥料,不是平时常见的复合肥,而是控释肥。控释肥的含义,从字面意思解释,能够控制肥料的释放速度,也就是具有一定“固定”养分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养肥的释放,延长肥效时间,以此达到整季玉米都不缺肥的效果。
既然底肥+追肥和“一炮轰”施肥各有优缺点,那么作为种植户来说,到底该选择哪种方式呢?小帮手个人观点,或者说给大家建议,还是采取前者的做法为宜,也就是底肥+追肥的方式为宜。
不是不相信“一炮轰”施肥的做法,而是,据我个人所观察,和多位农户了解,采用“一炮轰”施肥的玉米产量,出现减产的几率较大。一方面,所选取的肥料不好,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宣传上说,使用该肥料当底肥,一季不用施肥,往往到后期会出现早衰。

另外一方面,并不是所有的地块都适合“一炮轰”施肥,比如土壤比较贫瘠的地块,自身的养分就少,即便用量增加,或者使用控释肥,但是,肥效也无法持续到玉米生长后期。除此之外,还有根据土壤具体的情况,确定施肥深度、施肥量等。
综上所述,种植玉米施用底肥时,优先采取底肥+追肥的常规做法,保证玉米整个生育期内养分的需求。至于“一炮轰”施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用一小块地试试效果,不要大面积做实验。
问问朋友们,你往年种植玉米时,采用过“一炮轰”施肥的方式吗?产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