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某农村有一种土,放玉米棒子就能炼出黄金?专家:这是真的!

从古至今,中国广袤的大地上流传着许许多多的传说,其中之一便是“点土成金”。相传,某种受到神明点化的土壤,竟能在一夜之间变成珍贵的黄金。

很多人一看就觉得,哪有什么传说秘术,都是骗人的罢了。

但你知道吗?在我国河南亚武山就有类似的事情。据说每逢丰收季节,当地村民竟然用玉米芯提炼黄金。

大家都知道,这通常都是从金矿里提炼黄金,怎么还能从玉米芯当中提炼出黄金的?这简直是闻所未闻,匪夷所思。

有人说这是上古流传下来的秘术,有人说这是上天赐予这片村子的福祉,甚至有人说这片土壤就是黄金土,从黄金土里养育的玉米才能提炼出黄金。

这件事情被传的越来越神,引得我国专家前去一探究竟,竟然真的用玉米芯炼出了一块黑漆漆的金属,而且经过化验,这块金属里真的有60%的黄金!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难道真的有黄金土的存在?

河南的“黄金土”

就在各种传言发酵的时候,央视《地理·中国》节目组联系到一众专家学者们迅速启程赶往亚武山,想要验证这种用玉米芯提炼黄金的方法。

他们在多地进行走访,以及通过与当地居民们的交谈中,得知当地人并不是用玉米来直接炼金的,而是先寻找一种特殊的土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金土”。

只有将这种“黄金土”和玉米芯共同放在火炉中,才能提取出珍贵的黄金。这“黄金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据当地居民介绍,亚武山的河流曾经频繁出现一些形状十分不规则的金子,因为有时看起来像狗头,所以就被老百姓们戏称为“狗头金”。

专家们也非常幸运的捡到了居民口中的“狗头金”,经过化验结果发现,其中确实如当地居民所说含有黄金,而且这黄金含量还不低,竟然有60%。

根据专家学者们丰富的经验,大家开始推测这附近是不是会有黄金矿的存在。

因为许多金矿都是在岩浆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当地壳发生变化或岩浆上升到地表时,金等贵金属可以随着热液进入地下岩石。

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金通过溶解在热液中的形式被输送至更浅层的地壳,而当岩浆冷却凝固时,其中的金便以矿化的形式沉淀下来,逐渐积聚形成金矿体。

果不其然,在经过几天的考察之后,专家带领考察队果真在附近找到了几个古代采矿留下的矿洞,而这看似破败不堪的矿洞就是一条巨大的金矿矿脉

为了更进一步验证猜测,考察队采集了5份土壤样本,并带回实验室检查。试验结果表明,每一吨土壤中至少含有15.2克的黄金。

这也恰巧证明了亚武山本身土壤中含金量就比较高,所谓的“黄金土”实际上是金矿脉在经历氧化风化后形成的一种土壤。

一旦金矿脉被地表上千层风吹日晒所暴露,金矿脉中的硫化矿物质就会被氧气和水分侵蚀,形成硫酸。硫酸接着与矿脉中的铁矿石反应,产生铁、硫酸铁等化合物。

这些经过氧化过的产物会与矿脉周围的岩石形成化学反应,金粒子也会逐渐释放到土壤中,形成独特的土壤,也就是被当地村民们称为“黄金土”的土壤。

这种土壤会随着水的运动被搬运到更远的地方,有时甚至会在地表形成金砂,为金矿的探勘和开采提供了线索。

玉米里的黄金

其实,河南亚武山村的居民们并非是第一个发现可以从玉米中提炼出黄金的人。早在1934年,就有一位来自于前苏联的化学家发现了这种现象。

大家都知道黄金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追捧的对象,许多文化也都将黄金与财富、荣誉和神圣联系在一起。

比如埃及的法老、中国的皇帝、印度的拉贾,都以黄金来装点自己的权力和地位。大家对于黄金的狂热追求从古至今,从未退散。

在19世纪,美国经历了一场浩大的西进运动,成千上万的人涌入西部地区,寻找新的机会和生活。

其中,淘金热成为西进运动的一大推动力,吸引了大批冒险者、采矿者和梦想家,他们追逐着黄金的诱惑,希望在黄金的熔炉中寻找财富与新生活。

淘金者们背井离乡,横穿沼泽、越过山川,经历千辛万苦才来到淘金地。他们使用简陋的工具,如淘金盘、矿镐等,不惜一切代价,只为寻找一粒金子。

整个加利福尼亚的土地都被挖得千疮百孔,河流水域被淘金者们搅得浑浊不堪。他们对黄金的起源和形成过程知之甚少,认为这是上天的恩赐。

也正是在这段疯狂时期,世界各国科学家们纷纷开始研究起黄金的形成由来。

而这位化学家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叫巴比契卡主要研究食物和植物的化学成分,在一次分析玉米化学成分的过程中,他惊奇地发现了玉米灰中竟然存在黄金。

为什么罕见而又稀有的黄金会出现在平平无奇的玉米身上呢?这一发现在学术界迅速引起了轩然大波,为农业和资源开发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可能性。

既然黄金能在玉米中出现,那么其他动植物中也会含有吗?随后,随着各界科学家们的共同实验,他们发现在松树、杉球果、甚至是金龟子中也都含有黄金,甚至黄金含量更高。

而这所有的真相并不是来自于神灵的恩赐,而是一种来自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生物富集作用

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生物体对周围环境中某些物质的积累和富集,并持续在体内堆积,最终达到可以量化的水平。

从微观到宏观,生物体通过各种机制影响着地球上的化学元素、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分布,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比如,植物是生物富集作用中的主要参与者之一。

它们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并在植物体内富集这些元素,将其转化为金颗粒储存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当植物枯萎或死亡时,这些富集的元素通过分解作用返回到土壤中,继而影响着土壤的养分循环,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金属吸附和内部富集”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吃海带补“碘”,人如果长时间缺碘就会得甲亢。海带之所以能补充碘也是因为富集作用的原因,让它本身富含碘元素。

如今,生物富集技术已经被应用于修复土壤污染、改善废水污染等众多领域中。

因为某些植物和微生物对重金属具有高度的富集能力,所以在工业区和农业区的土壤污染区域,我们可以通过植被修复和生物激活等方式,将土壤中的有毒金属富集到生物体内,从而减轻土壤中的金属污染。

而在污水处理领域,生物富集技术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其他污染物。植物、藻类和微生物通过吸收、吸附、还原等机制,能够有效地净化水体,提高水质,对于城市和工业区的废水处理以及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都具有积极的意义。